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及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对无关健康供者的影响.方法28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采集前1~5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mg/kg,连续1~5天皮下注射,观察G-CSF动员和采集时供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供者在G-CSF动员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的健康状况及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经G-CSF动员并采集了干细胞的28名供者中,23名供者(81.4%)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名供者(18.6%)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于采集时或采集后一周内自行消失.28名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经健康状况咨询和体格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供者的血常规大多在捐献的15天后恢复到基础水平,与G-CSF动员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细胞计数基础值偏低的供者,采集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慢.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体检、血常规检测和随访,结果表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2004~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忠  钟福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8-970
目的对2004年以来,本中心在采血量、献血者队伍的构成、献血者流失的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自2004年以来,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在逐年攀升;多次献血者(资料库数据显示有2次或以上献血记录的献血者)的比例以2004年最高,而在2005年大幅回落,随后逐年有所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多次献血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但是,多次献血者的总人次仍比2009年有所增加;献血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12%以上的献血者因为献血前筛查不合格而被淘汰。结论本中心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需求分析和招募供者组群以保障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与供应。方法依据患者的病情,将患者需求分为短期、阶段、长期供应型3类。再根据配型试验结果、血小板输注剂量、频率与疗效等构建供者组群,供者数量适当冗余,以预防意外。结果 2005~2009年间,血小板相容性配合患者30人,招募685位机采血小板志愿捐献者参与配型实验,筛出264位相容性供者,分别组成与患者对应的供者组群,其中217位供者捐献了385 U的机采血小板。结论在无偿献血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分析和对配型供者的有效组织,变被动为主动,能够保障配型血小板的疗效与供应。  相似文献   
4.
39例无偿捐献外周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报道对39例无偿捐献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方法:无关供者39名,经检查与患者HLA-A、B、DRB1 3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肘静脉采集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充分讲解相关的移植知识,解除供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采集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本组7例出现明显的口角麻木等枸椽酸盐中毒反应,14例出现疲劳、困倦;采集后做好对供者的健康回访。结果39例供者均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满意,保证了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特征研究及招募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特征,研究科学的招募策略,提高成分输血安全性。方法对2005~2009年期间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38 032人次进行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汇总表格,按照性别、职业、年龄和教育程度等相关信息,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数逐年增长2,009年较2005年同比增长1.75倍。志愿捐献血小板者年龄范围在18~65岁,且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主要分布在25~45岁年龄段。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男女捐献人次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3.84,P<0.0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7.2∶1,具有中专和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捐献者在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中占有较高比例,部分脑力及体力混合型劳动者是志愿捐献血小板主导人群。结论志愿捐献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均影响市民的捐献行为,据此提出相应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群体CD36抗原缺失型的筛查和表型情况。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在327名献血者中检测CD36抗原缺失型个体,应用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捕获酶联免疫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筛查献血者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结果此次筛查得到的深圳献血者的CD36抗原缺失型频率为3.06%(10/327),其中Ⅰ型占0.31%(1/327),Ⅱ型占2.75%(9/327);在3名女性CD36抗原缺失型献血者的血浆中,均未检出血小板反应性抗体,包括抗-CD36。结论深圳地区献血者群体中存在CD36抗原缺失型个体,其频率与亚洲其他地区人群的频率相当;对CD36的同簇免疫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