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戊型肝炎流行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孕妇易感性高,且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孕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增高.随着社会经济及卫生水平的提高,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少见,主要以散发为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7例妊娠期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表明,HBV宫内感染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亦是造成我国人群中大量慢性HBV感染者的主要原因[1].HBV宫内感染所致的HBV阳性患者可维持长期免疫耐受,对抗病毒治疗不敏感,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危害.因此研究HBV宫内感染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降低HBV母婴宫内传播率是我国防治HBV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分娩的2729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选取同期诊断为糖尿病的足月妊娠妇女148例,年龄20~40岁,平均(32.7±3.8)岁;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其他系统性并发症孕妇26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足月正常妊娠妇女122例作为对照,对妊娠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身高、孕次、适龄妇女经期及家庭经济月收入等因素进行Logistic或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比122例GDM孕妇和122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发现GDM和妊娠年龄、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均为孕妇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并且,通过对2 729例孕妇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高危因素数目的增加,GDM发病率也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无高危因素孕妇GDM发病率为2.5%(23/920),当危险因素累计3项时,孕妇GDM发病率达到9.4%,是无高危因素的3.84倍。结论适龄期受孕,控制体重及降低孕前BMI指数能够降低GDM发病率;并且,对高危孕妇进行早期糖耐量筛查能够为临床预防GDM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和β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9例异常增生组织和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ERα mRNA在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异常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Rα蛋白在这三组间的表达率变化相同(P〈0.05)。②ERβ mRNA在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增生性内膜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Rβ蛋白在这三组间的表达率变化相同(P〈0.01)。③ERα和ERβ mRNA平均表达水平比值(ERα/ERβ)在内膜癌组低于异常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结论ERα和ERβ表达的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在这个过程中ERα的下调起的作用大于ER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前后剖宫产指征分布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剖宫产患者5706例,对其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51.26%(5706/11131),新生儿窒息率为1.93%(215/11131),2016年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013—2015年(P<0.01),但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 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引产失败;2015、2016年瘢痕子宫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3、2014年(P<0.01),呈递增趋势;2016年,产程异常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013—2015年(P<0.01)。2015、2016年,经产妇、高龄产妇数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 二胎政策开放后,以瘢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升高,但总体剖宫产率并未增高;高龄产妇、经产妇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RB)蛋白在子宫MMM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A、PRB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的11例患者。结果:①子宫MMMT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②病理上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有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③同源性PRA阳性占55.6%,PRB阳性占33.3%;异源性PRA阳性占37.5%,PRB阳性占37.5%,两种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RA在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PRB患者分别为55.6%和20%。④Ⅰ期患者平均存活43.8个月(32~59个月),Ⅱ期平均存活34.25个月(19~41个月);Ⅲ期1例,存活5个月。结论:子宫MMMT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疾病进展可能与PRA、PRB的丢失有关,PRA、PRB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及PRA、PR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增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α和β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ERα和E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组ERβ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O.01);②ERαmRNA和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单纯型和复合型增生组织(P<O.05),ERβmRNA和蛋白在这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增生组织间没有差异。结论ERβmRNA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ERα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降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α、ERβ和PR mRNA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mRNA阳性表达率为74%(37/50),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5279&#177;0.1295;ERβmRNA阳性表达率为48%(24/50),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3025&#177;0.1687;PRmRNA阳性表达率为94%(47/50),平均相对表达量为0.6983&#177;0.2864;ERα的表达率和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比ERβ高(P〈0.01)。②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ERα、ERβmRNA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ERα和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③ERα和PR mRNA相对表达量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ERβ mRNA则无此变化。④PR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而显著降低(P〈0.01),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无此变化。结论:ERα、ERβ和PR mRNA在子宫内膜癌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孕期产前检查质量与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检查状况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174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研究对象中总体产前检查率为69.3%,而流动户口人员产前检查率明显低于与本地户口人员产前检查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可以降低子痫前期、过期妊娠、早产、FGR、羊水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P<0.05)。结论产前检查可改善妊娠结局,目前我国仍然存在部分孕妇没有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应该加产前检查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方法: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绒毛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传代培养并纯化。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应用光镜、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体外侵袭能力。结果: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24h贴壁,7~10d首次传代,倍增时间3.42d,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7而不表达波形蛋白。结论: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能建立稳定的人绒毛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