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储斌  陈红波  陶峰  黄大雁  刘辉 《安徽医学》2017,38(5):560-56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62 50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5年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剖宫产率的变化、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构成以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①2011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剖宫产率为59.30%,2015年为43.90%,2011~2015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P<0.01);5年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NICU入住率无显著变化.②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方面,2015年剖宫产产妇主要以瘢痕子宫(13.06%)为主,高于2011年(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剖宫产产妇中主要以社会因素为主(15.47%),2015年为(4.51%),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③社会因素剖宫产患者中,2015年以认为剖宫产安全方便(30.83%)为主,2011年以不能忍受分娩痛疼(40.02%)为主.结论 2011~2015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总体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剖宫产指征构成已由原来的社会因素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瘢痕子宫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8年932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为52.80%(932/1 765),主要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包括胎儿过大尤其巨大儿、机转不正、产程停滞)21.67%(202/932),胎儿窘迫19.96%(186/932),要求手术16.95%(158/932),瘢痕子宫8.48%(79/932),臀位6.01%(56/932)等。其中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为95.18%(79/83),臀位者剖宫产率为96.55%(56/5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9%(29/940)。(2)3年以来要求手术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曲星华  李召芳  杨文东 《吉林医学》2010,(34):6212-6213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总数3215例,剖宫产率为47.15%,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宫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20年经产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的变化。方法:对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990年-1999年与2000年-2009年各10年间的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结果:1990年-199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难产、臀位,2000年-200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比较:社会因素、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的构成比升高,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瘢痕子宫、臀位、胎儿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分别是28.28%、38.9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2009年孕妇的平均年龄升至(31.28±4.58)岁。结论: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孕妇平均年龄升高,瘢痕子宫、臀位仍然是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成为200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 332例分娩产妇,其中剖宫产手术2 302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剖宫产率为46.03%(684/1 486),低于2014年的54.96%(820/1 492)、2015年的58.94%(798/1 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6年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首位,且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合并症、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通过宣传自然分娩益处,创造良好分娩环境等措施,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正确认识,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 769例。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2 829例产妇归为研究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824例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提出的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2 9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779例采用原产程标准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两组的剖宫产率、手术指征构成比、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指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2.7%(1 490/2 829),低于对照组(57.7%,1 696/2 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试产的产妇中,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3.4%(1 339/1 824),高于对照组(69.9%,1 244/1 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23.4%,348/1 490)、胎儿宫内窘迫(19.0%,283/1 490)、社会因素(11.3%,168/1 490)是研究组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1.0%,356/1 696)、社会因素(16.2%,275/1 696)、瘢痕子宫(14.5%,246/1 696)是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瘢痕子宫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5.8%(86/1 490)vs 7.5%(127/1 696)]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社会因素是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研究组和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176/485)vs 37.2%(199/535),P>0.05];但研究组社会因素[26.6%(129/485)vs20.9%(112/535)]及头位胎方位异常[17.3%(84/485)vs 12.5%(67/535)]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产程时限异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8.9%(43/485)vs 14.8%(7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道深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新产程标准时需强调规范产程管理,遵循个体化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患者同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05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患者270例作为研究观察组;同期选择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对两组剖宫产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临床手术时间、子宫破裂情况以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剖宫产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临床手术时间、子宫破裂情况以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子宫不完全破裂,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患者,同非瘢痕患者进行比较,其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临床存在剖宫产指征的患者需施剖宫产,对无剖宫产指征的患者禁止实施剖宫产手术治疗,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剖宫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桂香琴 《当代医学》2013,(27):37-3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与剖宫产术后二次妊娠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133例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者,并将同期146例首次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设为对照组。结果近4年间剖宫产率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率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首次剖宫产术中出现腹腔粘连、脏器损伤、产后出血以及手术时间等与二次剖宫产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和剖宫产率增高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率随剖宫产率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剖宫产手术指征的选择与剖宫产率升高的关系.方法:2005~2008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孕妇235例行剖宫产术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同期行第一次剖宫产术者2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中单独以瘢痕子宫为指征的病例占首位,其次为骨盆狭窄、头盆不称、产程延长等.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也逐年增多,占剖宫产比率也随之升高.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剖宫产手术指征的选择与剖宫产率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厉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29-31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56例,其中行阴道试产后成功经阴道分娩20例,设立为A组,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36例,设立为B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60例,其中行阴道分娩25例,设立为C组,首次行剖宫产35例,设立为D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所占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高于D组(P〈0.05),但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情况,B组住院时间长于D组(P〈0.05),B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刮宫产率仍高,对剖宫术后再妊娠时要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多数是可以安全地阴道分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12年的4 364例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过少剖宫产率上升,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剖宫产率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多角度着手才能实现控制剖宫产率,达到提高产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和预防CSP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60例CSP者为CSP组,选取同期瘢痕子宫宫内正常妊娠者60名为对照组.2组病人病史资料均完整,且既往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分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末次剖宫产或人工流产时间、既往剖宫产指征情况等.结果:2组在孕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末次剖宫产或人工流产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P组选择性剖宫产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末次剖宫产或人工流产时间、既往剖宫产指征对CSP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P<0.01).结论:选择性剖宫产病人再次妊娠时CSP发生率明显髙于临产后手术者.随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延长,发病有降低趋势.年龄、孕次对CSP发生无明显影响,而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与CSP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0年剖宫产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近10年间剖宫产率和指征的变化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4 216例住院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剖宫产指征发生明显变化,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剖宫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助产儿(P<0.01). 以色列Stark式剖宫产与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因素、巨大儿增多有明显关系,也与手术改进、提高母儿的安全性有关.剖宫产的风险及并发症不可忽视,提高剖宫产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异常产、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沈孟荣  孙丽 《河北医学》2012,18(2):155-15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适宜产科处理方式.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孕妇5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以瘢痕子宫为剖宫产指征的再次剖宫产(RCS)孕妇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孕妇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8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102例,其中有阴道分娩史者61例,成功阴道分娩56例,没有阴道分娩史孕妇41例,成功阴道分娩31例,再次剖宫产497例.RCS者产时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较VBNC及VBAC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NC与VBAC者的产时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破裂0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羊水污染3例,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2例,胎儿功能窘迫1例,产钳助产11例.结论:过分强调子宫破裂的问题而选择再次剖宫产是不必要的,符合试产指征者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提高阴道分娩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吴文 《当代医学》2014,(13):91-92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近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北海中医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52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175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和对照组(350例)(首次剖宫产),对2组术中发生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出血因素、近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7.14%)、出血量(180~1000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的因素及近期并发症相比,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撕裂及近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多的主要原因与子宫存在有关。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积极预防感染,提高首次剖宫产技术,预防术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有效地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率及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产妇有剖宫产手术史,另选同期6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对象。观察并对比三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及疤痕子宫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在妊娠期间并发高血压,能够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应在围产期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郁春晴 《中外医疗》2016,(14):35-37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笔者援助的非洲桑给巴尔奔巴地区Abdalla Mzee医院疤痕子宫产妇7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①78例孕妇中有35例行阴道试产,试产率为44.87%(35/78),成功阴道分娩的31例,试产成功率为88.57%(31/35),4例因产程停滞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60.26%(47/78),其中1例因子宫破裂行剖宫产。②既往有阴道分娩史的孕妇阴道试产率及阴道分娩率均明显高于无阴道分娩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孕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褥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符合试产条件的疤痕子宫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须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同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