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终末消毒效果和病毒污染情况,探讨医疗机构终末消毒评估方法。方法 对某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终末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检测,评估消毒效果;采集检测ICU和CT室环境核酸样品,评估病毒污染情况。结果 经终末消毒后的该医院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自然菌杀灭率≥90.00%的样品占比分别为10.00%和20.62%;但比照III类环境标准限值,消毒前后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均>90.00%;消毒前后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病毒核酸全部为阴性。结论 自然菌杀灭率≥90.00%可能不适用于医疗机构终末消毒处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省荆门市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携带状况。方法 2022年7-8月在荆门市3个镇/街道选取7个点采集蚊虫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蚊虫种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EV核酸,计算蚊种的批阳性率和最低现场感染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JEV的E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 共采集4 920只蚊虫标本,其中致倦库蚊、白蚊伊蚊、骚扰阿蚊、中华按蚊分别占56.10%、41.46%、1.83%、0.61%;仅2批次致倦库蚊的JEV核酸检测阳性,批阳性率、最低现场感染率分别为6.67%(2/30)、0.07%(2/2 760)。2株JEV分离株均为基因Ⅰ型,与中国浙江省和陕西省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调查地区2022年蚊虫标本JEV携带率较低,蚊虫中存在基因Ⅰ型JEV循环。需持续开展蚊种JEV监测,警惕乙脑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蜚蠊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蜚蠊效果比较.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17917.7-2009和GB/T17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的毒效观察;采用目测法,在现场先后滞留喷洒和施用胶饵观察蜚蠊下降率,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施药后2d德国小蠊全部死亡,现场实验施药前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69.25只/15 min,10%顺式氯氰菊酯悬乳剂+80%敌敌畏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60%和6.29%;之后采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剂和20%残杀威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3周和第4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63%和5.51%;最后采用硼酸胶饵杀灭蜚蠊,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4.10%和100%,1个月后进行密度调查,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38只/15 min.结论 对抗药性极高的德国小蠊采用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明显,而10%硼酸胶饵对蜚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多采用胶饵杀灭蜚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常用的化学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及部分生物杀虫剂对野外白纹伊蚊幼虫的敏感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武汉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经实验室鉴定计数,白纹伊蚊幼虫 1 847只,蛹302只,实验室饲养至F1代,试虫为F1代三龄幼虫。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不同杀虫剂(96.85%溴氰菊酯、99.00%氯菊酯、87.40%双硫磷、95.56%残杀威、97.00%吡丙醚、95.00%S-烯虫酯、98.70%除虫脲)及 7 000 ITU/mg Bti对白纹伊蚊的敏感性;白纹伊蚊二龄幼虫被武昌罗索线虫寄生后,每天统计幼虫死亡情况,绘制存活曲线。结果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023 40、0.036 37、0.200 0、1.562 9 mg/L,对双硫磷和溴氰菊酯较为敏感。对S-烯虫酯、吡丙醚和除虫脲IE50分别为0.000 310、0.000 412、0.009 594 mg/L,对S-烯虫酯和吡丙醚较为敏感。Bti对白纹伊蚊LC50为0.002 697 mg/L,在蚊幼虫∶线虫=1∶5和1∶10的感染比例时,蚊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7.42%和95.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防控时,双硫磷、溴氰菊酯可作为快速杀灭手段,也可以选用S-烯虫酯和吡丙醚等生长调节剂。同时,生物测定表明生物防治剂武昌罗索线虫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一起新冠肺炎暴发地终末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某监狱新冠肺炎疫源地终末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监狱根据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和所制订的分流人员与处理污染物品的措施实施了终末消毒。消毒后采取随机与双盲抽样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14.43%。结果显示,该疫源地物体表面自然菌杀灭率在95.45%以上;室内空气自然菌消亡率均达到100.00%;化粪池污水总余氯量在8.0 mg/L以上,粪大肠菌群为0 MPN/L。结论〓此次新冠肺炎疫源地终末消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湖北省东北部地区蜱携带的立克次体.方法 对采集的蜱种类进行鉴定,提取单个蜱总DNA,采用巢式PCR对DNA样本做斑点热群(SFGR)、无形体属(Anaplasma spp.)和埃立克体属(Ehrlichia spp.)、柯克斯体属(Coxiella spp.)、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种特异性基因扩增;测定扩增产物DNA序列,通过特异基因序列鉴定分析蜱携菌种类.结果 与结论共采集152只蜱,形态学鉴定均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PCR扩增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基因获得1份(0.66%)蜱DNA阳性样本,扩增柯克斯体属16S rRNA基因获得75份(49.34%)蜱DNA阳性样本,所有样本均未扩增出无形体属和埃立克体属特异基因和贝氏柯克斯体种特异基因.将扩增阳性样本基因片段的DNA序列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检出的1份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基因序列与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同源性为100%;检出的75份柯克斯体属16S rRNA基因序列为两种类型,与血蜱属的2种柯克斯体样内共生菌(Coxiella?like endosymbiont)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73%和100%.本研究证实湖北省东北部地区的长角血蜱可携带劳氏立克次体和柯克斯体样内共生菌.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1-2011)标准的宣贯应用进行评价,旨为提升应用水平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陕西、广东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三类机构宣贯"标准"的情况,分析其应用成效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98.19%被调查机构知晓"标准",其中了解"标准"全部和大部分条款的占89.20%;接受过"标准"培训的占78.50%,有67.52%机构举办过相关培训。90.42%被调查机构使用过"标准",主要用于创建卫生城市或县城(92.78%)和病媒控制达标(79.59%)。爱卫和疾控贯标主要措施是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84.17%、86.96%)、举办宣贯培训(79.14%、68.12%);而PCO则以增加病媒控制次数(78.18%)、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71.82%)为主。三类机构认为"标准"应用主要有以下成效,83.88%认为可规范效果评价,79.44%认为可促进长效巩固机制,74.07%认为可促进蚊虫密度控制精准和有效,63.32%认为可提高PCO服务质量。爱卫、疾控和PCO三类机构掌握"标准"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61.12%、60.35%、46.21%,正确率有差异(χ~2=9.707,P=0.008)。三类机构对"标准"的期望是以获得释义及示教配套材料(75.47%)、增加使用技巧培训(72.43%)为主要诉求。蚊虫密度控制标准虽然已在全国广泛应用,但被调查机构在精准执行中存在认知和操作差异。采用扩大交流、细化"标准"和分级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标准"的宣贯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评估麻城市2011年健康人群中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人群血清480人份,分为六个年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百日咳IgG、白喉IgC和破伤风IgG。结果百日咳IgG、白喉IgG和破伤风IgG保护率分别为21.04%、73.33%和67.71%。3-6岁与7-14岁白喉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0%和76.67%,两年龄段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3,P〈0.01);3-6岁与7-14岁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3.33%和66.67%,两年龄段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1)。结论麻城市人群中百日咳抗体水平较低,6岁以后人群中白破抗体水平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湖北省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 方法 对湖北省二级及以上所有医疗机构2014—2016年传染病应对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性的统计分析。 结果 各医疗机构对发热、腹泻、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和报告的比例较高,但对急诊入院人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不明原因死亡等监测和及时报告的医疗机构比例则较低,且能与当地其他卫生部门共享异常病例信息的比例也较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应急状态下能力拓展、应急资金财政投入等均存在地区差异。 结论 湖北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应急资金投入、部门信息共享、实验室检测与培训、实施配套储备措施、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应对能力等仍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