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卒中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电针预处理可诱导缺血性卒中后脑缺血耐受。该文将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少细胞凋亡和自噬、抗氧化应激、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5方面入手,总结归纳现有文献中电针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大鼠作用机理,为今后电针预处理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以充分发挥其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来院就诊的成都地区儿童临床疑诊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及频率,旨在为临床预防重症地中海贫血的患儿提供指导。方法:239例疑诊地中海贫血儿童分别检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采用gap-PCR法检测东南亚型缺失(--SEA 、右侧缺失(-α3.7)和左侧缺失(-α4.2),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膜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α地中海贫血HbCS、HbQs、HbWM 3个基因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常见14个位点突变。结果:共检测出α和β地中海贫血共195例,阳性率81.6%。其中α地中海贫血49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145例,检测出αβ复合型地贫1例。结论:成都地区儿童α地中海贫血中,主要以--SEA基因型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CD17、CD41/42和 IVS-Ⅱ-654杂合突变为主要突变类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不高。基因诊断可检明确检测出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避免漏诊误诊,为预防地贫、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新结构类型钙通道阻滞剂,以氟桂利嗪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哌嗪类新化合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9个新化合物在45Ca2+跨膜内流动药理实验中,对大鼠主动脉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PDC)均有钙阻滞活性,且部分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硝苯吡啶。  相似文献   
5.
分析4例经眼眶颅脑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异物经眶进入颅内可不需较大的外力或速度,病情轻重视异物是否损伤血管脑干等重要结构,可无症状,也可导致死亡。树枝等木质异物导致的感染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4个4-噻吩基取代二氢吡啶新衍生物。方法:二氢吡环的4位引入电子等排体噻吩基,5位引入阿司区林,香豆素等。结果与结论:4个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的动态变化及电针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制备假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h,再灌注3.75h。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电针“风池”穴。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技术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ly及Tau的浓度变化。结果:脑缺血1.5h时Gly和Tau浓度显著升高。再灌注后Gly和Tau浓度迅速降至假手术组水平。再灌注2~2.25h模型组和治疗组Gly浓度再次出现高峰,随后其浓度逐渐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组Gly浓度于再灌注后2.75h出现第3次高峰。电针可减缓再灌注后Tau浓度下降,并于再灌注后1.5h、2h、2.75h出现3次高峰,以最后一次的浓度最高。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显著增高,术后5.25h的评分显著减少,治疗组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使纹状体内Gly和Tau浓度在特定时段升高。电针使Gly和Tau浓度于再灌注后特定时段升高,这可能是电针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改进的方法合成了氯丁吗脲,并对其解热、消炎和对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丁吗脲对大鼠啤酒酵母局部注射的发热的解热作用强度和降温维持时间与乙酰水扬酸相近。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较乙酰水扬酸稍强。氯丁吗脲对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敏  李晓静  徐鸣 《西部医学》2012,24(11):2228-2230
褪黑素(Melatonin,Mel)是人体内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其中Mel可以从不同方面对血液系统具有调控及保护作用,如促进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抗细胞凋亡等,从而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患儿的 18.6 %、35 %。支原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无显著差异 ,但支原体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水肿、蛋白尿持续时间、发病年龄、性别与原发性肾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是目前本地区儿童急性小球肾炎及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