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atrogenic retinal breaks,氉IR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9例133眼玻璃体手术病例,记录眼别、术前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状态、晶状体状态,分析术中IRB的数目、分布及预防措施。结果 133眼中12眼术中出现13个IRB,总体发生率为9.0%。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33眼中3眼(9.1%)出现IRB,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2眼中6眼(11.5%)出现IRB,玻璃体积血40眼中3眼(7.5%)出现IRB。8眼(6.0%)出现巩膜切口相关IRB,5眼(3.8%)出现其他区域IRB,其中1眼同时存在巩膜切口相关IRB及其他区域IRB。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组的IRB发生率(12.3%)高于术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组(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有晶状体组的IRB发生率(10.5%)高于术中联合超声乳化组(4.5%)及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组(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4眼(3.0%),所有视网膜脱离眼经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各种疾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均有发生IRB的可能,没有证据表明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及晶状体状态与IRB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为避免IRB可能引起的玻璃体术后视网膜脱离,术中仔细排查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方脑脉解痉汤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术期D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前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1号方;术后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2号方。对照组: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比较各组入院3d、7d、14d时DCI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微血栓数目、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出院时、9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总体死亡率。结果 14d时评价56例,死亡4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90d随访终点评价病例数为54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失访1例,死亡1例,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组DCI发生率、NIHSS评分、微血栓数目在7d、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7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水平在7d、14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P水平在7d、14d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计死亡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抑制PAF及ADP活性,减少微血栓的形成,降低aSAH患者DCI发生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分析4例经眼眶颅脑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异物经眶进入颅内可不需较大的外力或速度,病情轻重视异物是否损伤血管脑干等重要结构,可无症状,也可导致死亡。树枝等木质异物导致的感染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佳人美腿     
(1)贴墙站立,双臂左右平举,手心贴墙,保持平衡。 左腿向前尽量抬高,再尽量向右移,膝盖不能弯曲,上体不能离开墙,还原,换右腿,做6次为一组。 (2)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并拢,脚尖分开,膝盖向外弯曲,脚跟离地面做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点。方法 对 6例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患者从角膜移植孔开放式摘除白内障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 ,同期行角膜移植。结果  6例病人经12~ 18个月的观察 ,角膜植片透明者 5例 ,半透明者 1例 ,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联合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勇  黄振平  姜涛  石尧  吴网兰  潘丽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6):527-528,531,F002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病情,分别对92例患者采用异体或自体巩膜壳包裹的HA义眼台,行一期或二期眼眶内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5例患者(占16.3%)发生与HA义眼台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有眼台暴露、术后感染、眼台排斥,经过对症处理基本获得满意效果。结论:了解和正确应用HA义眼台植入术,将使眼部整形手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用于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动模式(A组,92眼)和常规模式(B组,92眼)施行白内障吸除术。术前对核硬度分级。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并比较术后角膜透明程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两组均采用负压400mm Hg,流量40ml/min。A组超声能量为0-10%;B组超声能量为30%-40%,爆破模式。在Ⅰ、Ⅱ级核患者,A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7.4876±4.1235)%和(21.2722±16.0634)s,均明显少于B组的(10.3415±3.6663)%和(33.1488±20.3963)s(P<0.01);在Ⅲ、Ⅳ级核患者,A组术中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12.1627±5.0797)%和(34.3961±19.7183)s,均明显少于B组的(14.8157±6.1555)%和(70.0784±37.0080)s(P<0.01)。与B组比较,A组Ⅲ、Ⅳ级核患者术后1、3d的角膜水肿较轻、最佳矫正视力更好(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较之常规超声乳化更为高效和安全,术后早期易获得理想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一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检索当前最佳证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提出的临床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网络版(2009年第1期)、ACPonline、NGC(1998~2009年3月)、PubMed(1950年1月~2009年2月)及CBM(1994~2009年2月),获取与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及眼眶植入物相关的系统评价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如无高级别证据,则逐级降低证据等级以获得相关文献。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多为回顾性分析或专家意见。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包括眶内物的嵌顿、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退缩及临床不能自行缓解的眼心反射;尤其是儿童患者出现眶内物嵌顿,为显著手术指征。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时机无明确定论,大多数文献认为儿童宜在5天内手术,成人半月内手术,但对于早期无法及时手术者,晚期手术仍是可选择的方式。钛网及聚对二氧环已酮(PDS)两种眼眶植入物,后者优于前者。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循证证据级别较低,应用须慎重,个体治疗应紧密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闫峰  石尧  蔡莉 《眼科研究》2012,(10):869-872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关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建立小鼠自体角膜移植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每组各10只,自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和受体同为BALB/c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为C57BL/6小鼠,受体为BALB/c小鼠。于术后1d开始临床观察角膜植片并对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当植片评分总和≥5分或植片混浊≥2分时为发生植片排斥反应。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15只,后者分别于术后6h及1、3、7、14d对角膜植片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植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在60d的观察期中,自体角膜移植术后小鼠角膜植片混浊评分均〈2分,植片的炎症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存活率为100%,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水肿、混浊,伴有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至术后24d角膜植片排斥反应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混浊评分≥2分,全部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7.80±4.66)d。RT—PCR检测结果表明,正常角膜中IL-4和IFN-γ呈阳性表达,IL-10和TNF-α表达阴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6h可检测到IL-4呈阳性表达,IFN-γ和IL-10表达呈强阳性,而未检测到TNF—α的表达。术后1~3d角膜植片中IL-4呈强阳性表达,IFN-γ阳性表达,TNF—α表达增强,IL-10表达逐渐消失。角膜移植术后7d,可见IL-4表达阴性,而IFN-γ、IL-10和TNF—α仍呈强阳性表达。至术后14d,角膜植片中IL-4、IFN-γ和TNF—α.均未见表达,仅检测到IL-10呈阳性表达。结论TNF-α是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参与调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