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程度及中心动脉压(CBP)对靶器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住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将样本分为正常体重高血压组(BMI<24Kg/m2)、超重高血压组(24 Kg/m2≤BMI<28 Kg/m2)、肥胖高血压组(BMI≥28 Kg/m2)。比较三组患者靶器管损害的差异及其与中心动脉压、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1)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比较,肥胖高血压组BMI、腰围、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mALB)较高(P<0.05)。(2)高血压患者c-fPWV与中心动脉脉压差(CPP)呈正相关(r=0.580,P=0.001);LVMI与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呈正相关(r=0.279,P=0.004);mALB与CSBP呈正相关(r=0.333,P=0.001)。结论 体重增加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中心动脉压较24小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和静脉两种水化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CIN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水化组和静脉水化组,口服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饮水1 500ml,静脉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以1ml.kg-1.h-1速度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测定术前,术后6、24、48和72h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术前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与术后48、72h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测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β2微球蛋白在PCI术后48、72h升高,静脉水化较口服水化在CIN中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及其介导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和高血压糖尿病大鼠模型,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离体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等方法观察心脏β—AR及功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下降31%(P〈0.05),KD值不变;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心脏β-AR的Bmax增加27%(P〈0.05)。与对照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左心房β-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Rmax)下降69%(P〈0.01);高血压糖尿病大鼠左心房β—AR介导的Rmax下降40%(P〈0.05),pD2值不变。结论糖尿病时,大鼠心脏β—AR数量减少,其介导的Rmax也是降低的;而高血压糖尿病时,虽然大鼠心脏β-AR数量代偿性增加,但其介导的Rmax是降低的,其可能与β-AR后信号转导效应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对69例高血压病降压达标患者、56例高血压病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C—FPWV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12.70±2.82)m/s]明显高于健康人的血管硬化度[(11.23±2.89)m/s](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11.96±3.62)m/s](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人的动脉硬化度(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脉压与反映大动脉硬化度的C—FPWV成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为PWV(m/s)=4.68+0.09×年龄(岁)+0.04×脉压(mmHg)。结论通过对血压的调控,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年龄、脉压与大动脉硬化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30例和高血压心脏病组25例。对照组为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健者40例。上述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高血压组(1423.44&#177;565.7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91.35&#177;117.22)ng/ml(P〈0.01),高血压心脏病组(4195.90&#177;1968.76)ng/ml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该实验结果提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此可能对于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亚型介导血管收缩反应的改变。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结扎肾动脉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做离体灌流血管收缩功能实验;在HEK293细胞株分别转染α1A、α1B和α1DARcDNA并稳定表达受体,做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效应曲线pD2值无显著性改变,最大收缩反应显著增加;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效应曲线pD2值显著降低,最大收缩反应无显著改变。在对照组α1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5MU,spiperone,BMY7378,WB4101)拮抗去甲肾上腺素介导主动脉收缩的pA2值与克隆的α1DAR的pKI值呈高度相关(r2为0.9),这些拮抗剂的pA2值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鼠发生糖尿病时主动脉α1AR介导的最大收缩反应增强,当合并高血压时这种增强作用消失,而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3种抗高血压药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交叉设计,每一位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均随机接受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每一阶段结束后需停药1周进行洗脱,进而转换药物进入下一阶段。在入组时、治疗期结束时和洗脱期结束时,采用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SphygmoCor)测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本试验共有17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受试者的外周收缩压、外周舒张压和外周脉压的影响是相似的(P0.05);3种抗高血压药物对中心收缩压、中心舒张压和中心脉压的效果也是相似的(P0.05)。中心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随访结果显示,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增强压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9)比(9.4±7.4)比(5.4±6.2)mm Hg,P0.05];两两比较中,缬沙坦较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更好地降低受试者的增强压(P0.05)。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影响是相似的[(8.82±1.03)比(8.56±1.20)比(8.67±1.60)m/s,P0.05]。结论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压、中心血压及cfPWV具有相似的效果;缬沙坦较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更好地降低受试者的增强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对代谢、血管结构和功能及夜间睡眠各时期平均心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筛查高血压病因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HI<5次/h)、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AHI5~<15次/h)、高血压合并中度OSAHS组(AHI16 ~<30次/h)、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AHI>30次/h)4个组。整理4组患者年龄、腰围、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颈-股动脉脉搏波波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参数等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上诉因素是否加重OSAHS程度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夜间睡眠各期心率与OSAHS的关系。结果 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颈—股动脉脉搏波波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AHI、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全程、醒时、睡时、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 (NREM) 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夜间全程、醒时、睡时、NREM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都与AHI呈正相关(β=0.344, P=0.000;β=0.490,P=0.000;β=0.300,P=0.001;β=0.306,P=0.001;β=0.293,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β= -0.312, P=0.000;β= -0.345, P=0.000;β= -0.328,P=0.000;β=-0.331,P=0.000;β=-0.331,P=0.000;)结论 重度OSAHS加重高血压患者发生代谢紊乱及血管重构;全程、醒时、睡时、NREM期、浅睡期平均心率随着OSAHS病情加重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这可能与培养上清内的某种细胞因子或几种细胞因子有关。目的:分析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否与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内细胞因子含量不同有关。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纯化,酶消化法分离心肌细胞,分别以1×10^8L-1的细胞浓度培养72h后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内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心肌细胞培养上清组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P〈0.01),提示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能与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有关,其中主要的细胞因子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高血压,又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是指经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充分合理的三种药物包括利尿剂的合理治疗,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仍未能降至目标血压。顽固性高血压与应用一到三种药物能够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更有可能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因此,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正确评估和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管理的难点。对于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增加引起的大动脉损害常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