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CT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和健康人的舌体及舌后区上呼吸道的CT测量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OSAS患者共59例,年龄与性别相近的健康成年人57名,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观察2组舌后区上呼吸道形态学的差异,测量并比较舌后区气道和舌体各测量参数的差别。结果 患者多表现为气道前后径大于左右径、颏舌肌分离、舌根与软腭接触和舌正中切迹。患者组舌后区上呼吸道的横截面积、左右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舌体宽度、颏舌肌宽度、舌骨舌肌宽度和舌体横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呼吸道前后径、咽后壁软组织厚度和舌体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OSAS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较健康对照组狭窄,除咽侧壁软组织增厚外,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舌体宽度的增加也是造成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对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均行常规肝脏平扫及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动脉期图像由双能量扫描方式获得.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常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B法观察虚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评价2种方法对栓塞病灶内部及其周围肝组织内强化信息的判断.以DSA结果为参照标准,计算A、B2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27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中共检出63个病变,DSA明确其中39个病变有强化,24个病变无强化.B法的敏感性为94.9%( 37/39),高于A法的74.4%( 29/39;x2=6.303,P<0.05);B法的特异性为95.8%( 23/24),与A法的83.3% (2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9,P>0.05).结论 以动脉期双能量扫描代替常规CT平扫与动脉期增强扫描,与常规CT动态增强相比,对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评估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和正常人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测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对比研究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对OSAS发病影响显著的因素。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59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成年人57名,首先对两组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参数进行单因素对比研究,然后以受试者是否为OSAS患者为因变量,以一般临床资料处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指标在两组间的单因素对比中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显著的因素8个,结合赋仿方法,这些因素对OSAS发病的影响可以解释为;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增强,软腭后区和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咽后壁软组织增厚,颏舌肌宽度增加者发生OSAS的可能性增大,软腭后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减小,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的冠状径和矢状径减小,舌后区上呼吸道冠状径减小者发生OSAS的可能性增加。结论 OSAS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和舌后区的解剖性狭窄和悬雍垂后区咽壁顺应性增强是OSAS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了解CT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道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定位诊断意义。已知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OSAS患者共35例,将其阻塞部位CT测量资料与年龄性别相近的35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组的各平面气道横截面积,气道前后径,左右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咽喉壁和咽侧壁软组织厚度多大于对照组,发生睡眠期呼吸道阻塞的部位中有72.13%在患者清醒时其气道横截面积低于正常值,研究表明,阻塞部位的CT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72.13%的病例可以在常规的CT扫描测量中发现呼吸道解剖性狭窄。  相似文献   
5.
1背景知识1.1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质量降低及微结构退化,进而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为特征犤1犦。因此,它是一种骨的质和量的减低,在日常生活情况下易于出现骨折的状况。1.2发病率/患病率约8百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症,2千万人骨质量在临界线以下(骨质减少)。约80%骨质疏松症发生在绝经后的白人妇女。虽然骨质疏松症常出现在绝经后的白人妇女中,它也能出现在任何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群中。1.3病因学/危险因素骨质疏松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1)内分泌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确定正常人的上呼吸道CT扫描下各平面的横截面积、经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为临床服务。方法:无明显睡眠呼吸疾病史的成年人(男115、女110),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 Expander E1螺旋CT,对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失状径、冠状径、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各测量指标的参考值。结果:在上呼吸道各个扫描平面,绝大多数气道的形状均为横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失状径,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中,失状径大于冠状径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11%、10.67%、0.8%和0%。各年龄组间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男子组和女子组间比较,除软腭后区外,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显著。故分别制定了男、女各测量指标的还范围。结论: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以及正常范围的确定为临床判定OSAS患者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的部位提供了客观依据,男性OSA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其相关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呼吸道的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和正常人的上呼吸道CT资料的差异。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监测 (PSG)确诊的OSAS患者和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成年人各 5 3例 ,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 ,测量并比较两组间有关数据。结果 :OSAS组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左右径在所测量的 4个平面中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而前后径的比较除悬雍垂区以外 ,两组间差异均不明显 ;前后径 /左右径比值在会厌后区差异不显著 ,其余 3个区域差异明显 ;咽后壁的软组织厚度比较软腭后区和悬雍垂区差异明显 ,咽侧壁的软组织厚度比较 ,4个测量平面差异均显著 ,软腭后区咽侧脂肪面积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是OSAS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造成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咽侧壁软组织的明显增厚并导致气道左右径的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OSAS病人59例为A组,上呼吸道阻塞部位者35例为B组,正常人53人为对照组,CT扫描并测量各平面呼吸道横截面积等参数。结果 A组和对照组比较,4个平面左右径向悬雍垂区前后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横截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4个测定平面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软腭后区和悬雍垂区的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测量指标差异更加明显,B组中超出各测量值正常范围的病人比率明显多于A组。结论 常规CT测量对OSAS病人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背景知识1.1定义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时,脑功能区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而细胞耗氧量增加并不明显,二者增加的不成比例导致功能活动区氧合血红蛋白的增加,脱氧血红蛋白的减少。脱氧血红蛋白是顺磁性物质,其铁离子有4个不成对电子,明显地使T2时间缩短,引起T2加权信号减低,故脱氧血红蛋白的减少导致T2弛豫时间延长,信号增强。这就是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关节部位疤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9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关节部位疤痕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采用皮肤扩张术进行治疗,评估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5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6例,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1.1%.结论 临床上应用皮肤扩张术对关节部位疤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