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CT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和健康人的舌体及舌后区上呼吸道的CT测量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OSAS患者共59例,年龄与性别相近的健康成年人57名,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观察2组舌后区上呼吸道形态学的差异,测量并比较舌后区气道和舌体各测量参数的差别。结果 患者多表现为气道前后径大于左右径、颏舌肌分离、舌根与软腭接触和舌正中切迹。患者组舌后区上呼吸道的横截面积、左右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咽侧壁软组织厚度、舌体宽度、颏舌肌宽度、舌骨舌肌宽度和舌体横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呼吸道前后径、咽后壁软组织厚度和舌体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OSAS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较健康对照组狭窄,除咽侧壁软组织增厚外,颏舌肌、舌骨舌肌和舌体宽度的增加也是造成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呼吸运动周期中成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常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cirome,OSAS)患者在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方法 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34人,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成年人30人,以纤维内窥镜观察清醒平静呼吸时上呼吸道的形态变化,对受试者上呼吸道吸气和呼气时的形态分别拍照,利用计算机图像测量分析技术计算吸气和呼气之间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的幅度,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结果 正常人和OSAS患者,均表现为吸气时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吸气中期达到最小,呼气开始则横截面积增大,呼气中期达到最大。OSAS患者在呼气和吸气间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右径的改变幅度大于前后径。软腭后区的改变幅度大于舌后区。结论 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者,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和正常人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测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对比研究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对OSAS发病影响显著的因素。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59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成年人57名,首先对两组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参数进行单因素对比研究,然后以受试者是否为OSAS患者为因变量,以一般临床资料处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上呼吸道的形态功能指标在两组间的单因素对比中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显著的因素8个,结合赋仿方法,这些因素对OSAS发病的影响可以解释为;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增强,软腭后区和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咽后壁软组织增厚,颏舌肌宽度增加者发生OSAS的可能性增大,软腭后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减小,悬雍垂后区上呼吸道的冠状径和矢状径减小,舌后区上呼吸道冠状径减小者发生OSAS的可能性增加。结论 OSAS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和舌后区的解剖性狭窄和悬雍垂后区咽壁顺应性增强是OSAS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了解CT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道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定位诊断意义。已知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OSAS患者共35例,将其阻塞部位CT测量资料与年龄性别相近的35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组的各平面气道横截面积,气道前后径,左右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咽喉壁和咽侧壁软组织厚度多大于对照组,发生睡眠期呼吸道阻塞的部位中有72.13%在患者清醒时其气道横截面积低于正常值,研究表明,阻塞部位的CT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72.13%的病例可以在常规的CT扫描测量中发现呼吸道解剖性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管置入后重复PSG检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气道阻塞的定位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79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者纳入研究,置入鼻咽通气管后重复PSG检查,比较二次PSG检查结果间的差别,并以置入鼻咽通气管后重复PSG检查AHI大于等于15次/小时为进行舌咽区手术的标准,结合舌咽区阻塞的病因设计舌咽外科手术方案并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鼻咽通气管置入后患者总体上AHI明显下降,LaSO2明显提高,睡眠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在79例患者中47例采用单纯UPPP治疗,32例采用UPPP 舌咽外科治疗,治愈32例,显效33例,无效14例,手术成功率82.3%。结论 鼻咽通气管置入后重复PSG检查法可以作为OSAHS患者气道阻塞定位诊断工具之一,据此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舌咽外科治疗并结合病因制定手术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确定正常人的上呼吸道CT扫描下各平面的横截面积、经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为临床服务。方法:无明显睡眠呼吸疾病史的成年人(男115、女110),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 Expander E1螺旋CT,对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失状径、冠状径、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各测量指标的参考值。结果:在上呼吸道各个扫描平面,绝大多数气道的形状均为横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失状径,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中,失状径大于冠状径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11%、10.67%、0.8%和0%。各年龄组间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男子组和女子组间比较,除软腭后区外,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显著。故分别制定了男、女各测量指标的还范围。结论: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以及正常范围的确定为临床判定OSAS患者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的部位提供了客观依据,男性OSA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其相关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残留情况调查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体统的腺样体手术为腺样体刮除术,为非直视下的手术,虽然多数患者手术后症状得得缓解,但临床上也常常看到手术后短时间内症状复发或者缓解不彻底的患儿,这类情况往往和腺样体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本院自2003年1月-2004年9月间对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以鼻内镜观察记录腺样体残留情况,对初次手术患者在进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并止血后,立即进行鼻内镜检查,了解腺样体残留情况并进行鼻内镜下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上呼吸道狭窄的关系。方法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共100例,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对舌后区呼吸道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不同Friedman舌腭关系分型组间舌后区呼吸道各测量参数和舌后区呼吸道狭窄发生率的差别,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舌腭关系分型的因素。结果不同舌腭关系分型的OSAH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从舌腭关系I型到Ⅳ型,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和内径逐渐缩小,舌体长度和舌截面积逐渐增加,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Ⅰ型到Ⅳ型患者组中发生舌后区呼吸道狭窄的比率分别为0/25、3/39、7/22、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影响舌腭关系分型最显著因素为舌后区呼吸道截面积,偏回归系数为-0.39,复相关系数为-0.545。结论舌腭关系分型与舌后区呼吸道狭窄有明显相关关系,临床可以通过对舌腭关系分型的观察来初步判断舌后区呼吸道状态。  相似文献   
9.
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颞下窝咽侧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途径。方法1978~2002年我院手术治疗颞下窝咽侧区肿瘤75例。手术采用4种进路:①颌下进路。②截断下颌骨颌下联合进路。③耳前颌下进路。④经上颌窦前外进路。绝大多数采用第1种手术入路。恶性肿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继发性肿瘤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予以切除。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良性肿瘤38例术后6个月~18年(其中26例超过5年以上),1例复发。恶性肿瘤37例中,12例死亡,5例失访,余20例观察3~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①颞下窝咽侧区肿瘤CT扫描及针吸细胞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②颌下进路是该区肿瘤较好的手术途径。③术中彻底止血、尽可能消灭死腔及负压引流对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呼吸道阻塞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以来,根据Gillespie等(Laryngoscope 1986;96:443)报道,我们对6例上颌窦癌病人行上颌骨全切除一期以颊瓣重建硬腭术,获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5~69岁。右侧上颌窦癌5例,左侧1例。病理诊断为鳞癌4例,腺样囊性癌和上颌窦乳头状瘤癌变各1例。T级分类:T_2N_0M_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