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资料与方法本文91例患者均系本院住院病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54岁。临床表现多以月经过多,周期紊乱,腹部肿块为主,或完全没有临床症状,经体检方得以发现.全部病例术前行 B 超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本组病例应用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中因牙源性感染因素所致,在继发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研究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提出了颌骨骨腔病变学说。目的:研究颌骨病变性骨腔与三叉神经痛病因的关系。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象:1994—02/2003—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5例,其中男15例,女30例,共发现病变性骨腔74个~方法:45例均行颌骨病变性骨腔清除术,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VAS评分。②手术刮出物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1次手术后疼痛消失者33例,占73.3%,两三次手术后疼痛消失者10例,占22.2%。疼痛缓解仍需要药物治疗维持2例,占4.5%。病理检查结果多为颌骨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结论:颌骨病变性骨腔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苷(Baicalin)与缺血/再灌ECV304细胞上清对血小板早期活化和释放反应的作用.方法:以连二亚硫酸钠造模,建立ECV304细胞缺血/再灌模型,选择黄芩苷最适浓度,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以血小板表面分子活性标志GPⅡb/Ⅲa复合物(PAC-1)及GMP-140(CD62P)表达为指标,进行细胞上清与血小板及致聚剂(ADP)共同作用实验.结果:①缺血/再灌模型是实验的关键,应选用6mmol/L连二亚硫酸钠造模;②黄芩苷影响血小板活化,PAC-1表达从最大激活的12.29%下降至4.51%,总激活率从最大激活的61.02%下降至29.21%.结论:黄芩苷可能具有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并且以抑制早期激活的GPⅡb/Ⅲa复合物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舌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舌癌样本来自138例实施舌癌切除术的患者.利用单克隆抗体D2-4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LVD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舌癌患者的LVD和临床病理因...  相似文献   
6.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einoma, OSCA)间质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m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ColⅠ、ColⅣ、MMP-1、MMP-2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中ColⅠ、ColⅣ的表达降低(P<0.05),MMP-1、MMP-2的表达升高(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ColⅠ、ColⅣ的表达下降,MMP-1、MMP-2的表达增强,但是高分化与中、低分化鳞癌中MMP-2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P>0.05)。ColⅠ、ColⅣ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呈负相关;MMP-1、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MMP-1、MMP-2的表达与ColⅠ、ColⅣ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olⅠ、ColⅣ、MMP-1、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口腔癌细胞影响下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子表型的变化。方法利用体外共培养模型,将淋巴管内皮细胞与口腔癌细胞进行共培养,模拟肿瘤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应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TLEC)与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并对功能相似的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类。结果差异基因表达谱共发现了677个基因表达差异在1倍以上,其中在TLEC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84条,下调的基因有293条。这些基因与细胞黏附、凋亡、运动、发育及血管生成有关。同时这些基因还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代谢等过程。结论LEC与TLEC在分子水平是有差别的。以此为基础,可以针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靶向阻断,达到治疗口腔癌淋巴道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是通过CBCT影像学技术获得人体组织结构的二维图像,然后运用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提取兴趣区域,并进行三维重建,从而获得三维图像的技术。目前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应用CBCT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诊治5例颌骨囊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探讨该技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口腔局部麻醉是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技术之一,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13%,其中大部分不良反应是可逆的、一过性的,但是不能排除威胁生命的可能。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2大类,具体类型较多,在临床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亦较多;因此,对于口腔医师来说,除了掌握口腔局部麻醉理论和技术之外,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也是一项必备的临床技能。本文着重于临床常见的局部麻醉并发症,对其防治原则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