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近年来被发现的,能够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其有丝分裂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VEGF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种瘤体组织中,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因此VEGF与肿瘤的研究倍受重视,进展迅速。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当前有关VEGF的分子生物学,VEGF与肿瘤生长及VEGF抗体与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支架材料作为种子细胞的暂时细胞外基质替代物,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等均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支架材料对组织再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软骨组织工程常用支架材料(包括天然和人工)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Id-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得出结论:Id-1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高,提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是通过CBCT影像学技术获得人体组织结构的二维图像,然后运用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提取兴趣区域,并进行三维重建,从而获得三维图像的技术。目前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应用CBCT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诊治5例颌骨囊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探讨该技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 黏液表皮样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57.78%(26/45), 绝大多数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少数表达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45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平均MVD为(60.68±19.8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显示MVD值较低, TSP-1的免疫活性与MVD间呈显著负相关(rs=-0.942, P<0.001).结论 TSP-1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呈较高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血管生成呈负相关,可能有抑制黏液表皮样癌中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821例牙源性肿瘤及相关病变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新分类标准对821例牙源性肿瘤重新诊断归类,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构成比例、年龄、性别及部位分布。结果显示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是造釉细胞瘤(53.8%),与北美地区报道牙瘤(51.4~67.0%)常见结果不一致。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1.3:1),高发年龄为10~39岁(69.o%)。下颌骨多于上颌骨(3.1:1),且以下颌磨牙区和下颌角区最常见(43.2%),其中造釉细胞瘤下颌骨与上颌骨之比为12.7:1,远高于北美地区的报道(2.5:1)。  相似文献   
7.
昆明小鼠舌体内毛细淋巴管的分布及组织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舌体内淋巴管的细微解剖分布,获取淋巴管分布的组织计量学参数。方法 通过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组化染色法分别显示和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利用半自动体视学形态定理方法对淋巴管的面数密度,平均开放面积及平均管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鼠舌体组织内仅有约10%左右的淋巴管处于开放状态;舌体粘膜层毛细淋巴管密度大于肌层,而肌层内有腔淋巴管的平均面积及管径均比粘膜层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常生理状况下,小鼠舌体组织内多数淋巴管均处于塌陷闭锁的功能储备状态  相似文献   
8.
Garrè’s骨髓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骨髓炎,大多数继发于牙源性感染的年轻患者,常累及单侧下颌骨。本文报道1例累及双侧下颌骨的Garrè's骨髓炎,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Fas与FasL表达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Fas和Fas L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选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原位癌、鳞状细胞癌标本,共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染色并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 多数口腔鳞癌显示Fas表达的下调和Fas L表达的上调,同样的结果见于口腔癌前损害黏膜组织。结论 Fas 和Fas L的表达参与了口腔癌变过程,且可能是癌细胞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Fas/Fas L系统有望成为判定口腔癌前损害预后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鼠舌体移植瘤颈淋巴结转移模型,探讨癌周淋巴管的病理改变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将U14的腹水瘤细胞移植于昆明小鼠舌体内,分期分批切取舌体组织,改良5’=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法显示癌周淋巴管。结果:小鼠舌体接种U14肿瘤细胞后颈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0%;U14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的方式主要有2种,即通过正常管壁开放间隙和造成管壁缺损进入淋巴管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