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萎缩性骨不连: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骨端萎缩吸收,骨痂无明显生长,髓腔封闭不通,断端之间无骨性连接,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明显、固定不稳、感染、口服药物及全身因素相关。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通过动物模型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或改进疾病的治疗。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 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ORCID: 0000-0002-9406-3242(张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复合材料支架治疗大段骨缺损已被证实有效,但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是其主要问题。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但骨碎补总黄酮给药途径依然局限于灌胃形式,局部载药直接作用于骨缺损部位方式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目的:构建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局部给药与灌胃两种方式修复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的差异。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采用超声乳化溶剂透析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支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构建大鼠胫骨3 mm骨缺损模型,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支架组植入单纯的β-磷酸三钙支架,灌胃支架组植入β-磷酸三钙支架并联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处理,载药支架组植入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术后8周进行缺损部位影像学检测、组织学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与Micro-CT检测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几乎无骨痂生成;空白支架组可见生成的骨痂连接截骨端,截骨线依稀可见;灌胃支架组截骨线基本消失,可见较多新骨连接截骨两端;载药支架组可见大量骨痂生成,截骨线完全消失,皮质重建良好,髓腔再通;②苏木精-伊红、Masson和番红固绿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域内可见少量血管及大量结缔组织填充;空白支架组可见较多骨基质形成,但成熟度不高;灌胃支架组可见大量骨基质形成且成熟度较高;载药支架组截骨缺损间隙内生成大量骨样组织,软骨组织成熟度高,且髓腔再通趋势明显;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比于空白支架组和空白组,灌胃支架组与载药支架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更高(P<0.05),且载药支架组高于灌胃支架组(P<0.05);④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无论是以局部给药方式还是灌胃给药方式均可促进骨缺损修复,但两种方式之间存在效果差异,以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局部给药方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家兔股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行单侧股骨牵张术,以自制延长器固定。经7 d延迟期,以1 mm/d的速度牵张,2次/d,连续10 d。治疗组动物自术后第1天用骨碎补总黄酮溶液灌胃,至实验结束。固定28 d后处死动物,留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治疗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质区域增大,成骨细胞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呈棕色深染,染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地加速骨牵张中新生骨质的生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PE)是指来自静脉系的血栓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严重外伤及关节置换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因许多患者无特异性症状而被忽视,导致猝死。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多发骨折及下肢大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及治愈率均有所增加。现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72例髋部骨折的诊疗情况,将术前肺栓塞的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系统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骨质疏松(O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筛选当归补血汤主要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及靶标基因,借助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OP已知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基因映射到疾病靶基因获得当归补血汤作用于OP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有效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以及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最后借用R 3.6.3软件进行关键蛋白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当归补血汤有效活性化学成分共17个,关键成分7个,药物作用于疾病的交集靶点130个,关键靶点30个; GO功能分析揭示当归补血汤治疗OP涉及生物功能主要有核受体活性、配体转录因子活性、调控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 KEGG富集结果显示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乙型肝炎、前列腺癌、TNF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体现当归补血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OP,可能与其发挥抗氧化作用和雌激素样作用有关,可为下一步实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对院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10年间收治的确诊骨质疏松症后髋部骨折患者301例, 分析其发病特点,再按照是否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特征差异,并开展文献研究,建立共现网络分析研究热点。结果 确诊骨质疏松症后继发髋部骨折人数占总髋部骨折人数的18.33%,好发于冬、春季,创伤原因多为低能量伤,中位发病年龄78岁,男女比1:4.68,治疗组患者发病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率、手术等待时间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01),两组患者的院内抢救率、院内死亡率及31天再住院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后脆性骨折的发生规律符合髋部骨折整体发病规律,但女性发病率明显增加。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史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手术治疗率及手术等待时间,研究内容符合当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易苗  李莉  姜自伟 《陕西中医》2023,(12):1771-1774
胡希恕先生是现代著名的经方临床家、教育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来源于八纲的论断,并运用六经八纲辨证理论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取得了不凡的效果。血证是中医临床的一类常见病与疑难病,也是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病种之一,现运用胡希恕经方六经八纲辨证理论,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探讨经方治疗血证的规律,旨在为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对102例发生渗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及CT、MRI检查。结果:椎体成形后,疼痛缓解率可以达到92.1%,31%病人发生不同程度渗漏,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外周肺动脉的栓塞。结论:掌握好操作技术及合理运用骨水泥,骨水泥的渗漏是可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预防夹板固定后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疗法,对照组治以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肢体硬度、组织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5天治疗组平均消肿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尸〈0.05),但至第7天,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3、5天治疗组平均组织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至第7天,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3、5天治疗组平均肢体硬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至第7天,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及功能锻炼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降低组织压,从而有效降低夹板固定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