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例32岁汉族女性患者,以间歇性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既往数次在精神科专科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满意,家属因患者的行为问题难以照料而就诊、住院治疗,精神检查及躯体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妄想症状及抑郁症状,查体可见言语欠流畅、肌张力下降、四肢远端小幅度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神经认知测验提示多维度认知功能下降,请神经科会诊拟考虑器质性精神障碍,遂予以头颅核磁检查,提示侧脑室轻度增宽,尾状核头及额叶皮质轻度萎缩。追溯家族史,患者多位家人有步态不稳、言语欠流利遗传史,拟诊患者为亨廷顿病,经基因检测后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球轨迹运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正常对照人群各种指标的差异,以及在精神医学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纪录仪(MODELⅣ,日本提供)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二版修订版的诊断标准的498例患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8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测试。根据判别分析结果犤DiscriminantAnalysis,D分值=(10.265-0.065×眼球注视点+0.871×反应性探索分)犦分析它们各自对D分值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获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性患者,获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性患者。比较眼球轨迹运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组以及正常对照人群组的组间差异。结果:4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获正分386例,负分112例,精神分裂症对D分值敏感性77.5%。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8~1.36,P>0.05);110例情感性精神病组获正分70例,负分40例,情感性精神病对D分值特异性为36.4%;81人正常对照人群获正分7例,负分74例,其D分值的特异性为91.4%。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正常对照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组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3.31~17.00,P<0.01)。结论:精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富马酸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方法。共入组符合研究方案的病例237例,奎硫平组119例,氯丙嗪组118例。两组药物剂量均为每天300—750mg。结果:两组的主要疗效指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总有效率,奎硫平组的有效率为61.61%,氯丙嗪组的有效率为64.8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54%,氯丙嗪组的发生率是76.27%。其中以震颤、肌紧张和静坐不能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室检查两组均无严重异常。结论:富马酸奎硫平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定社交技能训练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在全国6个中心以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为评定方法 ,共纳入7~13岁行为问题患儿441例,其中干预组216例,等待组225例,给予干预组患儿为期12周的社交技能训练,于基线及干预结束后分别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和教师版)以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在基线可匹配的前提下:(1)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干预后干预组47.69%临床痊愈,等待组24.89%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00).(2)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02),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P=0.016,P=0.000,P=0.001,P=0.002),干预后干预组56.02%临床痊愈,等待组38.22%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P=0.000).(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干预后干预组总分、体诉和违纪因子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2),只有攻击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干预组干预后总分、体诉、攻击和违纪因子分的差值和减分率明显高于等待组,两组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6,P=0.015,P=0.000,P=0.000,P=0.000,P=0.012).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对中国儿童内向性行为和外向性行为问题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矫正模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14岁符合Rutter行为问题标准的101名儿童,用隐藏式随机数字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0人和对照组51人.对干预组采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对照组等待12周,在干预组干预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干预.采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教师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作为儿童行为问题评定工具.结果:干预后,比较两组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的减分值,干预组总分减分(4.10±3.21)、A(反社会行为/违纪行为)分减分(1.10±1.37)和N(神经症行为)分减分(1.32±0.91)与对照组总分减分(1.29±3.15)、A分减分(0.53±1.17)和N分减分(0.71±1.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组有34%的儿童恢复正常.比较两组的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的减分值,干预组总分减分(2.50±1.96)、A分减分(0.74±1.10)和N分减分(0.96±0.95)与对照组总分减分(0.82±1.60)、A分减分(0.12±0.48)和N分减分(0.43±0.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组有58%的儿童恢复正常.比较两组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干预组总分减分(5.44±3.98)、体诉减分(1.10±1.27)和违纪减分(1.36±1.35)与对照组总分减分(1.49±3.34)、体诉减分(0.33±1.52)和违纪减分(0.65±1.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54%.结论: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矫正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可接受性,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昆明、山东3个中心精神科专科门诊及当地小学筛选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50名,对其实施12周社交技能训练,研究者进行现场观察,对患儿和家长进行集体访谈,并记录患儿个人收获体会.结果 82.7%的家长反映患儿的外显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有改善,17.3%认为没有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家长和患儿均反映训练方法可以接受并受到欢迎;训练前后患儿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N分和A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对儿童外显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均有效,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7.
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为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识别和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在城乡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抽取40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其中含少数民族80例,应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3.0(CIDI-3.0)中文版作为筛查和诊断工具进行测评。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筛查阳性率为26.2%,诊断阳性率为5.4%。少数民族(15.0%vs.3.1%)、农村居民(8.2%vs.1.7%)和体力劳动者(7.8%vs.2.3%)中诊断阳性率高于汉族、城市居民和非体力劳动者(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5.4%,少数民族患病率为15.0%,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中应重视民族、居住地及职业等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在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评估中的适用性和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的抑郁发作患者74例,正常对照45例.分别由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BRIEF-A和DEX进行评估.结果:抑郁患者BRIEF-A总分[(128.7±27.8) vs.(86.3±18.4)]及抑制[(14.1±3.3)vs.(9.7±1.7)]、转换[(12.1±2.8)vs.(7.8±1.9)]、感情控制[(19.5±4.6)vs.(13.3±4.0)]、自我监控[(9.8±2.8)vs.(7.4±1.6)]、任务启动[(15.8±4.2)vs.(9.9±2.2)]、工作记忆[(15.1±3.5)vs.(9.9±2.2)]、计划[(18.6±4.9)vs.(12.7±3.0)]、组织[(11.5±3.4)vs.(9.9±2.1)]和任务监控[(12.4±4.0) vs.(7.8±2.1)]等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均P<0.05).抑郁患者DEX的抑制[4(0~17)vs.0(0~6)]、意向性行为[7(0~16)vs.2(0~8)]、思想与行为不一致[5 (0~16) vs.1(0~9)]、思想与行为障碍[3.5 (0~11) vs.1(0~7)]和社交行为调节因子[3(0~8)vs.1(0~4)]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 <0.05).BRIEF-A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DEX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 =0.37 ~0.80,均P<0.01).结论: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执行功能失常问卷在评估抑郁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损害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均适用于抑郁发作的人群.执行功能失常问卷较适用于初步测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较适用于全面检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球轨迹运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正常对照人群各种指标的差异,以及在精神医学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纪录仪(MODEL Ⅳ,日本提供)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二版修订版的诊断标准的498例患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8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测试。根据判别分析结果[Discriminant Analysis,D分值=(10.265-0.065&;#215;眼球注视点+0.871&;#215;反应性探索分)]分析它们各自对D分值敏感性。判别分析结果获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性患者,获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性患者。比较眼球轨迹运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组以及正常对照人群组的组间差异。结果:4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获正分386例,负分112例,精神分裂症对D分值敏感性77.5%。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8~1.36,P&;gt;0.05);110例情感性精神病组获正分70例,负分40例,情感性精神病对D分值特异性为36.4%;81人正常对照人群获正分7例,负分74例,其D分值的特异性为91.4%。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正常对照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组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3.31~17.00,P&;lt;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轨迹运动的敏感性较高,并且不因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差异受影响;眼球轨迹运动作为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