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心理治疗是指治疗师对许多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一种方法,集体心理治疗有很多种类犤1犦,如普及性(支持性)、行为性、认知性、分析性、交互模式、心理剧等,它不是个别心理治疗的简单相加犤2犦,而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但因种种原因,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者对此重视不够,各种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开展的集体心理治疗多为普及性(或支持性),即由医生简单讲述疾病防治康复常识,并让病人集体参与讨论,病人从中获益有限。作者就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整合使用不同流派集体心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开展集体心理治疗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成瘾玩家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网络游戏魔兽世界79名玩家进行测试.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除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外,网络游戏成瘾玩家的SCL-90其余因子和总分均高于网络游戏未成瘾玩家(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游戏成瘾玩家在外向性维度上得分低于网络游戏未成瘾玩家(P〈O.01),网络游戏成瘾玩家在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三个维度上得分高于网络游戏未成瘾玩家(P〈0.01).结论网络游戏成瘾玩家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现象并具有明显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家谱图分析的阻抗与督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治疗师家庭动力格局,治疗师自我现实结构和行为模式。为治疗患者打下必要的自我体验的培训基础。方法通过绘制和分析治疗师自己的家谱图,治疗师和督导者间行系统式人际互动督导。结果治疗师意识结构中的现实组织模式受到“摄动”,同时表现阻抗。治疗师一督导者系统发生变化。结论家庭治疗的家谱图分析体验和督导可提供有助于深刻了解治疗师无意识内容和有效提高治疗师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方法和策略,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开展集体心理治疗的效果 .方法 :整合不同流派的集体心理治疗技术 ,以精神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亲属为干预对象 ,自行设计《集体心理治疗效果反馈表》对参与集体心理治疗的 38例患者、 2 2例陪护亲属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参与集体治疗的患者“感到快乐”占 84 2 % ,而陪护亲属“感到快乐”占 2 2 9% (χ2 =2 5 9,P <0 0 0 1) .患者评价较好的前 5位项目依次为 :“医患关系有改善” ;“医护积极参加” ;“患者积极参与”与“患者与陪护亲属关系有改善” ;“患者依从性有改善”与“参与者综合能力进步” ;“参与者增加了自信”与“陪护亲属积极参加” .陪护亲属组评价较好的前五位项目依次为 :“患者与陪护亲属关系有改善”与“患者积极参与” ;“内容丰富”与“参与者增强了自信” ;“陪护亲属积极参与”与“参与者综合能力进步” ;“医护积极参与”与“患患关系有改善” ;“患者依从性有改善” .结论 :对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及陪护亲属开展集体心理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系统家庭治疗——1例品行障碍治疗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一个系统的家庭治疗案例技术过程分析和3年随访报告,介绍该种治疗的核心原则——资源取向及其操作化。方法 根据两次心理治疗的录像记录,按治疗的大致流程以及对主题的分析,用典型的访谈片段或真实语句解说以上原则和方法。结果 治疗语言以及非语言交流的运用,使品行障碍的症状得以消失,社会功能大幅度改善,家庭成员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能软化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观念,注重利用积极的康复资源,促进家庭成员个性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处理少儿品行问题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定社交技能训练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设计,在全国6个中心以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为评定方法 ,共纳入7~13岁行为问题患儿441例,其中干预组216例,等待组225例,给予干预组患儿为期12周的社交技能训练,于基线及干预结束后分别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和教师版)以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在基线可匹配的前提下:(1)Rutter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干预后干预组47.69%临床痊愈,等待组24.89%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00).(2)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干预后干预组总分、A分和N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3,P=0.002),其差值和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P=0.016,P=0.000,P=0.001,P=0.002),干预后干预组56.02%临床痊愈,等待组38.22%临床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P=0.000).(3)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干预后干预组总分、体诉和违纪因子分均低于等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2),只有攻击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干预组干预后总分、体诉、攻击和违纪因子分的差值和减分率明显高于等待组,两组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6,P=0.015,P=0.000,P=0.000,P=0.000,P=0.012).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对中国儿童内向性行为和外向性行为问题均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可接受性,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昆明、山东3个中心精神科专科门诊及当地小学筛选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50名,对其实施12周社交技能训练,研究者进行现场观察,对患儿和家长进行集体访谈,并记录患儿个人收获体会.结果 82.7%的家长反映患儿的外显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有改善,17.3%认为没有变化或变化不明显;家长和患儿均反映训练方法可以接受并受到欢迎;训练前后患儿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N分和A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对儿童外显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均有效,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量表对昆明市926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08%,男女检出率之比为3.13:1;经与20项有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城乡结合部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性别、伙伴关系、父母教育儿童时间、花在儿童身上的金钱、家庭和睦情况.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所至,行为问题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在“9·7”彝良地震伤员集中救治的医院里,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派的彝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发展了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病房心理护士作为联络者,立足于医学服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全面健康评估与重点评估心理创伤应激的基础上,以解决患者及照顾者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并借助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内容量化的自评来激励心理护士对地震伤员提供的心理支持工作。在实践中,该模式能够得到医院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具有连续心理服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