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已婚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IUD)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2012年上海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数据进行加权、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上海已婚育龄妇女的IUD使用率从2004年的71.3%下降至2012年的43.9%;年龄45岁的妇女IUD使用率是30岁者的2.63倍;初中文化妇女IUD使用率是大学以上妇女的2.15倍。结论: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低的妇女IUD使用率越高;IUD使用率逐年下降可能与上海近年来加大避孕套宣传和符合生育二孩条件妇女比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女性产后立即放置(IPPI)宫内节育器的需求,医务人员对IPPI 的态 度,探讨在平产分娩点提供IPPI 服务的可能性及障碍。方法:对841 例非上海户籍的孕产妇和343 例医务 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16 例医务人员进行小组访谈。定量数据使用EpiData3.1 建立数据库,SAS6.12 进行统计分析。小组访谈资料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结果:37.0%的孕产妇愿意接受IPPI。多因素分析 提示:随年龄增长,愿意接受IPPI的比例显著增加;剖宫产者较阴道分娩者更易接受IPPI。调查孕产妇不 愿意接受IPPI的原因有:不了解、准备使用其他避孕方法及担心不良反应等。仅有7.3%的医务人员对 IPPI 持赞成态度,不赞成的理由包括:产后生殖系统尚未恢复;IUD 易脱落、移位;哺乳期子宫质软,手术 风险大等。结论:IPPI在外来孕产妇平产分娩点有一定的需求,可利用平产分娩点现有医疗条件,为流动 人口妇女提供IPPI服务。但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IPPI 技术上和理论上的反复培训,转变医务人员的服 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和常住人口中绝经后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分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组和对照组(体外排精),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共纳入对象2744例,其中宫内节育器组2253例,输卵管组202例,对照组289例。比尔指数宫内节育器组为1.08、输卵管结扎组为0.00、对照组为15.22。和对照组相比,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降低女性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发病风险(χ^2=67.51,P=0.00,OR=0.44,95%CI:0.32~0.59)。logistic回归表明有妊娠史(OR=3.85),有生育史(OR=0.52),生育期使用宫内节育器(OR=0.48),输卵管结扎(OR=1.74),避孕措施使用时间(OR=0.99),避孕失败史(OR=1.74)和计划生育手术史( OR=1.73)为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宫内节育器作为高效避孕措施可降低绝经后女性生殖良性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和出血量及母婴并发症为目的,基于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得出研究区域内人口相对应的孕期适宜的增重范围。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和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建卡并住院分娩的孕妇,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电子随访系统收集孕期体重变化、妊娠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数据。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上海闵行地区人群中,基于孕前体质指数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结果上海市闵行地区的妊娠妇女巨大儿发生率为8.73%,结合三大不良妊娠结局得到新生儿适宜出生体重介于2 900~3 499 g之间。孕前BMI低于18.5的偏瘦型妇女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0~17 kg;孕前BMI介于18.5~23.9之间的正常体形的孕妇孕期适宜增重宜控制在8~15 kg;孕前BMI大于等于24的超重孕妇孕期增重最好能控制在7~15 kg之间。结论推荐偏瘦、正常和超重孕妇的妊娠期适宜增重范围分别为10.0~17.0kg、8.0~15.0 kg和7.0~15.0 kg。孕期增重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获得最佳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排除产科严重并发症、孕母凝血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的住院病史资料,取最近时间足月阴道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成组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妊娠期贫血(OR=3.147)、经产妇(OR=2.417)、肥胖(OR=1.171)、巨大儿(OR=4.663)、产检次数〈4次(OR=4.027)、产钳助产(OR=7.985)、第二产程延长(OR=7.596)、第三产程延长(OR=4.672)、经产妇既往PPH史(OR=6.752)、缩宫素引产(OR=3.683)因素与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结论充分认识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外来孕妇与本地孕妇产前检查和妊娠结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孕妇围产保健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对改善外来孕妇围产期保健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浦江分院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及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528例孕妇。分为分娩点非上海户籍、五院非上海户籍和五院上海户籍3组。结果:分娩点外来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2.98%,仅次于综合医院沪籍孕妇,但产检4次以上的比例不足1/3,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分娩点调查对象的妊娠结局普遍好于综合医院的外来孕妇,剖宫产率仅为21.10%,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两组外来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随产检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来自分娩点孕妇的低体重儿、过期产的发生并未因产检次数增加而得以抑制。结论:通过普及产前检查,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在改善外来孕产妇妊娠结局方面有成效。但外来孕产妇仍缺乏足够的围产保健,应进一步加强系统产前检查和提高质量,切实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母婴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7.
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是前列腺素(PG)E1衍生物,1973年由英国Searle公司(现已并入Pfizer公司)合成,1985年上市后作为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近20年来,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是药物流产的有效方法,单独使用米索前列醇则在稽留流产及死胎之引产、足月妊娠引产、宫腔手术操作前软化宫颈、防治产后出血等方面效果良好。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分为BGGI病例组(n=371)和正常对照组(n=368),随访并=记录其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对象间年龄、月收入、分娩孕周和体重增加值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以及大于孕龄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可使胎儿体重过大发生率增加,但其对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尚无法明确。对交界性糖耐量孕妇可能有必要进行孕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认知、需求、选择依据及其对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期望。方法在国内7个经济发达地区的2级和3级公立医疗机构对妇产科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潜在类别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共在7个省市的57家医院对314名临床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半数以上受访者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职称以主治和副主任为主。受访者均曾使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以孕激素受体调节剂(67.52%)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66.88%)最为常用。选择药物治疗时受访医师对患者年龄(64.01%)、肌瘤大小(59.24%)、患者的意愿(57.32%)、生育功能保留(51.91%)和经济承受力(50.64%)考虑较多。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受访医师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决定在同一家医院有相似性。经潜在类别分析表明,受访医师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关键因素考量型”(45.86%)、“药物治疗排斥型”(34.06%)以及“药物治疗谨慎型”(20.06%)三种,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医师以第一种类型为主,本科学历者以第三种为主,上述模式与医师的职称无显著相关性(χ2=8.000,P=0.237)。结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临床医师使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比例广泛,但所在医院以及临床医师教育程度对选择药物治疗的决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上海闵行地区宫颈疾病筛查最为经济可靠的模式。方法:以2008.07.01~2011.06.30录入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系统(EHR)中的宫颈疾病筛查对象为研究对象(n=14 526),依社区健康教育督促(A组,n=2 507)、贫困妇女免费普查(B组,n=7 396)、因症就医机会性筛查(C组,n=4 623)3类筛查方式进行分组,通过队列研究比较3组间宫颈疾病筛查的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巴氏涂片≥Ⅲ级者占26.3%(3 781/14 526),B组高达29.20%(2 160/7 396),3组间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58,P<0.000 1)。因巴氏涂片≥Ⅲ级进一步行TCT+阴道镜+组织活检者共计3 491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LSIL者占8.34%(291/3 491)、HSIL者占2.95%(103/3 491)、宫颈癌占1.17%(41/3 491);宫颈病变总体检出率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4.26,P=0.000 8),C组最高,达15.23%(141/926);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检出率在各组间也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4.52,P=0.02)。所有对象(剔除未能转诊的失随访者)中LSIL检出率为2.04%(291/14 236),HSIL检出率为0.72%(103/14 236),宫颈癌检出率为0.29%(41/14 236)。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增大及流动人口是筛查出HSIL及宫颈癌的风险因素,在C组对象中尤为明显。结论:贫困免费筛查以及因症就医机会性筛查对象是今后初筛人群选择的重点。机会性筛查因针对性更强,相对节约资源,或许能成为城市地区最为经济可靠的宫颈疾病长期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