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致病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对到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学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儿童保健医生对这几种技术的临床适应症掌握还不够全面。有些应该做遗传代谢病筛查或基因检测的患儿却做了染色体检查。有些应该做基因突变分析的患儿却做了遗传代谢病检测,从而导致了诊断延误和患者不必要的花费。因此,临床医生应掌握遗传学技术的适应症,并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首选相应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互补性,又彼此不能完全替代。下面就结合实例对这些新发展的遗传学技术做相关适应症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临床诊断为多种羧化酶缺乏症(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D)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相关致病基因的变异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患儿的MCD致病基因BT和HLCS编码区进行变异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相应基因变异分析。在80名正常人中对未报道过的基因变异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患儿的BT基因编码区未发现碱基改变,HLCS基因存在c.286delG(p.Val96Leufs*162)和c.1648G>A(p.Val550Met)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86delG(p.Val96Leufs*162)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验证为新变异。结论HLCS基因c.286delG(p.Val96Leufs*162)和c.1648G>A(p.Val550Met)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致病基因的检出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同时丰富了HLCS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辽宁汉族人群FOXP2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法对140名辽宁汉族健康人群的FOXP2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923875、rs2396722、rs1852469、rs17137124及rs1456031进行分析。结果 FOXP2基因rs923875的等位基因A、C的频率分别为0.368和0.632;rs2396722的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0.551,0.449;rs1852469的等位基因A、T的频率分别为0.464,0.536;rs17137124的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0.621和0.379;rs1456031的等位基因C、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547和0.453。5个SNPs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其他种族人群相比,5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异。rs2396722与rs923875之间D’值为0.336,rs2396722与rs17137124之间D’值为0.379。结论 FOXP2基因的5个SNPs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均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4岁3个月。因身材矮小而就诊。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及身长不详,生后7 d内不能自主进食,生后无黄疸和抽搐。自幼生长缓慢,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期健康。神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是否随病程进展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11年299例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就诊的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包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依据发病特点将DMD患儿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5岁组、5~<10岁组、≥10岁组。所有数据资料经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取对数后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DMD患儿各年龄组心肌酶谱均显著升高,且<5岁组、5~<10岁组心肌酶谱升高最明显,≥10岁组心肌酶谱显著低于<5岁组、5~<10岁组。结论 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10岁升高最明显,之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肌纤维坏死速率和病程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OMIM 132400)是一种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特点是轻中度身材矮小和早期发作关节炎。遗传方式以外显完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少数为隐性遗传。MED临床表型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发现的该疾病有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是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COL9A2基因,COL9A3基因,畸形发育不良硫酸盐转移因子基因(diastrophic dysplasia sulfate transporter,DTDST)。基因位点依次命名为EDM1(OMIM132400)、EDM2(OMIM600204)、EDM3(OMIM600969)和EDM4(OMIM 226900).  相似文献   
8.
Pfeiffer综合征的遗传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揭示Pfeifer综合征的分子病理缺欠。方法采用SSCP-DNA直接测序及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4个Pfeifer综合征家系的外周血DNA进行了分析。结果2个家系是由FGFR2基因突变所致:1例发生在FGFR2基因第8内含子3′剪切位点部位A→G突变;1例为FGFR2基因第9外显子Asp321Ala突变。另外1个家系是由FGFR1基因第5外显子Pro252Arg突变所致。结论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了Pfeifer综合征的遗传异质性,为该病的病因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OXD8基因是否与先天性髋脱位相关联。方法在肢体胚胎发育调控相关的HOXD8基因内选择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例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检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在HOXD8基因内的遗传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出16个等位基因。经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后显示HOXD8基因内的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与先天性髋脱位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461,P<0.05)。结论HOXD8基因可能与先天性髋脱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B9基因或COL1A1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与HOXB9基因或COL1Al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胚胎肢体发育调控相关的HOXB9基因和COL1A1基因共同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7q21内选择微卫星DNA标记D17S1820,应用聚合醇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CDH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 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TDT分析显示,CDH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25,P=0.014)。结论 CDH与HOXB9基因和COLlAl基因共同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7q21有关联,HOXB9基因和(或)COLlAl基因可能是CDH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