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串联质谱技术(MS/MS)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对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合肥市助产机构分娩的85 189例新生儿足底血干滤纸血片进行27项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可疑患儿进行尿有机酸检测和静脉血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结果 85 189例新生儿中,共筛查出患病儿童30例,总体检出率为1/2 840。其中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21例,有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2例,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6例,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1例。结论 MS/MS可以及早有效发现遗传代谢病患儿,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发展的趋势,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末梢血串联质谱分析对于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的病例617例,对末梢血进行氨基酸、酰基肉碱串联-质谱筛查,对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尿代谢筛查或基因检测,得到了确诊。并总结分析了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617例病例共诊断出遗传代谢病10种,共24例,总阳性率3.9%,其中氨基酸代谢病4例(16.7%),以瓜氨酸血症多见(3例,12.5%),有机酸代谢病14例(58.3%),以甲基丙二酸血症多见(8例,33.3%);脂肪酸氧化障碍6例(25%),以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线粒体脑肌病多见(各2例,8.3%)。结论儿科医生应重视对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童进行末梢血氨基酸、酰基肉碱串联质谱分析以达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过程中串联质谱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分析聊城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的22 457例新生儿足跟血标本,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复筛阳性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新生儿常见遗传病基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查新生儿22 457例,其中初筛阳性552例(2.46%),复筛阳性146例(0.65%),总阳性预测值为1.56%。对复筛阳性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共检出遗传代谢病相关突变基因13个,突变位点78个,包括18个致病位点、16个疑似致病位点及44个意义未明位点,其中纯合突变3例,复合杂合突变13例,杂合突变76例,涉及10种遗传代谢病,最终确诊遗传代谢病8例,发病率为1/2 807,其中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苯丙酮尿症3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是遗传代谢病快速有效的筛查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则进一步提供了明确的分子诊断,串联质谱技术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新疆地区高危儿遗传代谢病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该院临床上高度怀疑遗传代谢病的高危儿25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方法进行血液和尿液分析。结果2500例患儿中检测出219阳性病例(阳性率为8.76%),其中男119例,女100例。新生儿期发病80例(36.53%),<1岁84例(38.36%),1~12岁55例(25.11%),并且通过检测发现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共18项病种。其中各种氨基酸水平高118例(53.88%),各种有机酸水平高84例(38.36%),各种脂肪酸氧化缺陷病17例(7.76%)。结论临床上通过临床表现及各种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疑似遗传代谢病的高危患儿应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技术进行筛查可及时发现遗传代谢病患儿,从而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轻家庭负担,提高优生优育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新生儿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PWS的3例患儿,从临床表现到检查资料,并完成全外显子基因分析和甲基化检测。结果3例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即有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外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典型临床表现。3例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心脏彩超、血培养、甲状腺功能、血/尿遗传代谢筛查结果均阴性。3例患儿甲基化检测结果均显示15q11-13区域基因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605847-28544704区域疑似杂合缺失,1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分析提示15号染色体23810909-28544682区域杂合缺失,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未做全外显子基因分析。结论新生儿期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生殖器发育不全、皮肤色素减退的患儿,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本病,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对该病的诊断以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DUFV1基因变异与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的关系。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临床诊断的3例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进行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检查和基因分析检测NDUFV1基因变化。结果3例患儿血乳酸、脑脊液乳酸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遗传学分析提示NDUFV1有3种基因变异类型(NDUFV1基因的p.R377C、p.R377T、p.T368P)。结论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是较少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对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患儿可进行NDUFV1基因变异筛查。  相似文献   

7.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最常见的有机酸代谢障碍。该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脏器功能损害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患病儿童危害巨大。近年来,随着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得以普及,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并诊断了一些症状前期病人,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治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明显改善了本病预后。本文现就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以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的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进行文献复习及病例分析,研究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儿保科门诊确诊的1例以生长发育迟缓为表现的WHS患儿为例,从遗传方式、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诊断技术等方面对WHS进行探讨。结果 WHS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相关, 单个基因的突变无法准确地解释病因,其临床表型复杂,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是目前诊断此病的首选检测方法。结论 临床医生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现疾病临床特点,运用恰当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对WHS的发病机制及遗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盐城市各接产医院产科分娩且娩出后家属自愿同意接受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70 710例。对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经串联质谱技术确诊患儿的相关情况。结果共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70 710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筛查阳性新生儿690例,筛查阳性率为0.98%(690/70 710)。其中早产儿70例,足月儿620例。17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经串联质谱技术加以确诊,其中12例为氨基酸代谢病,3例为有机酸代谢病,2例为脂肪酸氧化代谢病。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9.02%,阳性预测值为0.98。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早期筛查,具有准确可靠、高效、价格低廉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对于传统的羊膜腔穿刺术和绒毛活检,PGT可以检测胚胎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基因位点突变等,是产前诊断的最早形式。PGT可获得胚胎的基因信息,避免移植有导致先天性疾病的胚胎,如大多数染色体组缺陷或染色体重排的遗传病。多国机构也相继公布了关于PGT的使用指南。而随着在囊胚腔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发现了可用于基因分析的DNA,非侵入性植入前遗传筛查(NIPGS)成为可能,NIPGS在辅助生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分析目前PGT尤其是NIPG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阐述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对于传统的羊膜腔穿刺术和绒毛活检,PGT可以检测胚胎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基因位点突变等,是产前诊断的最早形式。PGT可获得胚胎的基因信息,避免移植有导致先天性疾病的胚胎,如大多数染色体组缺陷或染色体重排的遗传病。多国机构也相继公布了关于PGT的使用指南。而随着在囊胚腔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发现了可用于基因分析的DNA,非侵入性植入前遗传筛查(NIPGS)成为可能,NIPGS在辅助生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分析目前PGT尤其是NIPG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阐述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及后续诊断,了解甘肃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甘肃省下属各地州市送检的77 957例新生儿样本和临床送检的4 365例高危患儿样本进行串联质谱筛查,并对阳性样本召回进行后续诊断。结果新生儿筛查样本检出可疑阳性2 495例(3.2%),确诊4种遗传代谢病,共29例,其中苯丙酮尿症(PKU)24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临床高危样本检测可疑阳性427例,确诊8种遗传代谢病,共74例,其中PKU 57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1例、枫糖尿症(MSUD)1例、MMA 8例、IVA 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D)2例、PCD 2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2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是遗传代谢病筛查的高效检验方法,甘肃地区是我国遗传代谢病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罕见病的发生情况,分析罕见病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分娩出生并在NICU治疗的危重新生儿,血、尿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明确为罕见病,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确诊患儿的疾病检出率、临床特征、基因改变及预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新生儿总量183 820例,年分娩量从18 863例逐年上升至26 511例,年NICU住院患儿从2 312例上升至2 871例。共筛查出罕见病患儿34例,年罕见病检出率从0.43‰上升至4.39‰。筛查出的罕见病包括神经肌肉-骨骼疾病4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8例,内分泌疾病2例,染色体缺失、异常6例,免疫系统疾病1例,其他3例。其中遗传代谢性疾病比例最高(占比约53%),其次为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占比约11%)。常规串联质谱筛查诊断的罕见病共15例,其余19例均是通过外显子测序技术确诊。各种罕见病具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34例罕见病患儿中,死亡8例,18例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7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生长智力发育落后,1例失访。结论: 新生儿罕见病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常染色体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其病死及后期发育落后比例高。加强对新生儿罕见病临床认知,扩大遗传代谢病筛查范围,加强产前咨询和遗传咨询等是实现优生优育、杜绝罕见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在早期得到诊断。大多遗传代谢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基因治疗通过外源DNA序列导入,可能使遗传代谢病从基因水平彻底根治。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代谢病领域的应用均具有其优势与不足。在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相关的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检测柳州地区临床高危儿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水平,了解本地区临床高危患儿群体遗传代谢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高危患儿共2 215例,串联质谱分别检测其氨基酸及肉碱水平。初筛阳性患儿结合临床表型,进一步经不同确诊手段检测分析后,确定确诊病例,并进行随访治疗。结果 在2 215例高危儿的检测结果中,初筛阳性为195例,占8.80%;确诊例数为30例为1.35%。确诊遗传代谢病14种共计30例患儿,其中疾病种类以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为主,其余类型病种均有出现。结论 在广西柳州地区高危儿群体,遗传代谢疾病的比例及病种均有一定发生率,在高危儿遗传代谢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运用串联质谱技术可以针对该群体进行早期筛查与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迟发型丙酸血症(PA)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选择2016年8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剖宫产分娩娩出的1例男性迟发型P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本例患儿的干血斑串联质谱(MS/MS)、尿滤纸片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家系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史、串联质谱检测结果、遗传代谢病Panel高通量测序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本例PA患儿无特殊临床症状,干血斑MS/MS检测结果提示丙酰肉碱(C3)水平为2.79~7.03 μmol/L,GC/MS检测结果提示尿液3-羟基丙酸水平为0~129.48 μmol/L。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结果显示,PCCA基因检测到2个致病突变(c.802C>T、c.827delG)。其中c.802C>T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Arg268Cys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母亲;此外c.827delG为移码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父亲,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Gly276ValfsX46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③随访结果显示,患儿肝、肾功能正常。④本例患儿最终诊断为迟发型PA。 结论移码突变c.827delG是PCCA基因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生儿MS/MS、GC/MS检测结合Panel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迟发型P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儿童神经异常综合征具有特殊的临床征象和脑电图特点 ,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 ,发现愈来愈多的患儿有染色体异常 ,该文就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改变以及分子遗传学的改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儿童神经异常综合征具有特殊的临床征象和脑电图特点,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发现愈来愈多的患儿有染色体异常,该文就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改变以及分子遗传学的改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患儿的血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S-MLPA)技术对患儿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该患儿染色体核型45, XY, -5, -15, t(5, 15)(q34q13), 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监测到特异性PWS相关基因的甲基化, 确诊该患儿为PWS患者。进一步MS-MLPA证实PWS是由于染色体的平衡易位导致父源性15q11~q13区域的缺失所致。结论 细胞分子遗传学实验对PWS的临床诊断以及分子遗传基础的分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桂中地区66 471例新生儿及高危儿遗传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及确诊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研究该地区不同人群遗传代谢病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4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接收桂中地区63 190例新生儿以及3 281例高危儿干血滤纸片样本,检测其氨基酸与酰基肉碱谱筛查遗传代谢疾病,可疑阳性患儿进一步通过基因手段确诊。结果 63 190例新生儿串联质谱初筛阳性717例,确诊患儿19例,群体发生率为1/3 326。其中正常体重儿57 688例,确诊患儿12例,检出率为1/4 807;低出生体重儿5 502例,确诊患儿7例,检出率为1/786。高危儿3 281例,确诊患儿16例,检出率为1/205。共确诊35例13种遗传代谢疾病。结论 桂中地区遗传代谢疾病有一定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遗传代谢疾病。应加强本地区新生儿及高危儿群体的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增强临床医生对患儿的干预及后期指导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本地区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