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体验式阅读推广模式内涵,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阐述将体验式阅读推广方式与医学经典相结合的活动设计、实施、评估、宣传等环节具体情况,总结经验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为相关医学院校开展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为例,阐述特色资源内涵,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建议,包括提升采访馆员素质、制定特色馆藏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CT影像测量了解漏斗胸Nuss矫形术前后胸廓径线的改变情况,探讨并分析Nuss矫形术对胸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儿中男43例,女7例。所有患儿中存在脊柱侧弯6例,胸廓不对称12例,胸骨旋转11例。通过CT影像测量其放置矫形器前及取出矫形器后胸廓各椎体平面最大横内径及该平面胸脊间的距离,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矫形前后各径线的改变情况,以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不同年龄、性别、矫形时间、漏斗胸对称与否、是否合并脊柱侧弯等情况间的差异性。结果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矫形器置入术及矫形器拔除术,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Nuss矫形后较矫形前相比,胸廓前后径在第8~12胸椎水平均较前增加,第3~5胸椎平面较前减小,胸廓横径在第8~10胸椎平面较前减小;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女性患儿胸廓前后径改变量在多个胸椎平面分别较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男性患儿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胸Nuss矫形后前胸壁凹陷较前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矫形时长间存在差异性,年龄较小及适当增加矫形时间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而胸廓横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相似文献   
4.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 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 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6 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 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 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 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 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药渣的粗放低值化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应用双向发酵技术提升中药药渣的利用价值备受关注。现以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为基础,探讨药渣双向发酵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介绍了目前用于药渣双向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转化体系,并对中药渣双向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气血双补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为制剂质量提供保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tnt TC-C18(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芍药苷、淫羊藿苷分别在0.542~8.677μg(r=0.999 9)、0.185~2.963μg(r=0.999 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98.91%,RSD分别为1.06%、1.97%(n=6)。结论该方法准确易行,便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9岁,体重75kg,电焊工人,既往无心肺疾病。患者自觉自5年前患"大叶性肺炎",治愈后不久渐渐胸闷,活动后乏力,夜间憋醒,于地方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我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检小剂量肺泡灌洗后确诊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 来源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并比较甲氧西林敏感株与耐药株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一2020年12月102株血液分离非重复金黃色葡萄球菌茵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 析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PCR及多重PCR分析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agr基因多态性;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分析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 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间耐药性、毒力基因、agr 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102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3株为MRSA,59株为MSSA。毒力基因普遍表达葡萄黃质蛋白基因crtN(99.0%)、溶血素基因(hla 97. 1%、hlb 98. 0%、hld 96.1%),其次为表面因子CP8合成酶基因cap8H(34.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tst( 21.6%),其中携带crtN/hla/hlb/hld 4种毒力基因组合的菌株最多(48株)。agr分型阳性率为97.1%,其中agr I型占56.9% ,agr I型占36.3%,agr I型占 4.9%,未检测出agt IV型,agr 未获分型3株。生物膜形成阳性共28株,其中12株可形成强生物膜。MRSA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MSSA菌株(P<0.05) ;MRSA菌株tst基因携带率高于MSSA (P<0.01) ,cap8H基因携带率低于MS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菌株中agr I和agr I型各占46.51 %和48.84% ;MRSA菌株更倾向形成中等或弱生物膜,与MSSA菌株相比在生物膜形成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 离血流感 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多种毒力基因、agr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来我科治疗的19名消化系统肿瘤的患几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运用腹腔镜手术采集组织病理学标本送检.结果:19例均成功用腹腔镜手术采集组织病理学标本并作出组织病理学诊断.除4例采取保守治疗外,其余接受剖腹手术治疗,术后1 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肿瘤,判断其手术可能性和预后转归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