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明了,也没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出现,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其分子水平的发生机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证实,P504s基因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编码的AMACR(α-methylacyl CoA racemase,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前列腺患者血中呈高表达.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04s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乳腺癌转移监测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乳腺癌患者160例,均行外周血CTC检测,分析CTC变化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CTC变化及预后。结果淋巴结阳性患者的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CTC阳性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CTC阴性患者;实验组化疗结束后的CTC阳性率显著低于第1周期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结束后;实验组术后1年、2年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TC动态监测对乳腺癌转移、复发具有预测价值,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 法检测90 例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okemon 和p53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Pokemon 和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级均无关(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Pokemon 和p53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okemon 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对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按WHO组织学分型标准重新分类,并结合患者的Masaoka分期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胸腺瘤A型8例,AB型10例,B1型8例,B2型17例,B3型15例,C型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92.6%,82.4%,54.5%,57.8%。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Ⅳ期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68.6%和35.7%。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χ^2=39.47,P=0.001)。各组织学分型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17.17,P=0.004)与不同临床分期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44.93,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存在相关性,二者对于评估胸腺瘤的预后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提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肾球旁细胞瘤伴继发性高血压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例肾球旁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 例1患儿女性,10个月,因腹泻半月、腹胀呕吐7d伴发热2d于2000年6月8日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软,贫血貌,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10cm,质硬、结节状,两下肢水肿,肛周糜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Hb87.0g/L,总蛋白31.4g/L,白蛋白20.5g/L;CT示左肝巨大占位病变,右肝多发性占位病变,左肾上腺占位病变,有钙化点;B超示肝脏实质占位病变,少量腹水.  相似文献   
7.
严敏婵  张晓雪  陈东  陈星  袁兆林  卢洪胜  沈波 《浙江医学》2010,32(6):825-828,832
目的 探讨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后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方法 采用HPV-DNA核酸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对7 234例来我院就诊的宫颈异常患者,进行HPV21种亚型的基因检测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对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和/或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HPV感染后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27.37%,检出率前四位依次是HPV 16型6.97%(504/7 234)、52型5.68%(411/7 234)、58型5.27%(381/7 234)和33型3.33%(241/7 234),其中高危型病毒(HR-HPV)感染占78.16%(2147/2747).宫颈癌患者HPV的检出率为73.33%(33/45).单型HPV感染后患轻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HPV阴性者的4.055倍(95% CI 2.528~6.505)和5.103倍(95% CI 3.838~6.786),多型混合HPV感染后患宫颈LSIL及HSIL和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HPV阴性者的7.313倍(95% CI 4.314~12.397)和7.550倍(95%CI 5.395~10.564).结论 单型HPV感染致宫颈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是HPV阴性者的5.1倍,多型混合HPV感染致宫颈HSIL或宫颈癌的风险是HPV阴性者的7.6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82例肾细胞癌和40例正常对照者中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在肾细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71.9%,高于对照组15.0%,MMP-7在肾细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67.1%,高于对照组20.0%,并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增高表达增强(P〈0.05);TIMP-2在肾细胞癌组中表达阳性率34.1%,略高于对照组30.0%,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加表达降低(P〈0.05);在肾细胞癌组中两两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MMP-2-7/TIMP-2失衡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表达可用于判断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U74389G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治疗高氧肺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SOD组和U74389G组,每组14只.复制高氧肺损伤模型,用SOD和U74389G进行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肺病理变化以及放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高氧组的肺系数、MDA含量和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RAC明显减少(均 P<0.01);U74389G组及SOD组与高氧组相比,肺系数下降、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高、凋亡指数下降,RAC升高( P<0.01,P<0.05).高氧组肺组织严重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SOD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U74389G较高氧组有所减轻.SOD组在缓解肺系数、降低SOD活性及抑制凋亡方面优于U74389G组(P<0.01,P<0.05); U74389G组在抑制MDA含量方面优于SOD组(P<0.01),而两组间RA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抗氧化剂U74389G和SOD能减轻高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皮肤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斑块状,其中1例为多处皮损,无合并淋巴结等其他系统病变,2例术后发生复发。光镜下病灶内见深浅不一结节状区域,浅染区见体积较大的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淋巴细胞的10~30倍,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膜光滑,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3例见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CRDD是极少见的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光镜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慢性炎症性病变、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网状组织细胞瘤等鉴别。CRDD术后有复发可能,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