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15细胞生长规律的探讨及在药物筛选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2 .15细胞生长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规律以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2 .2 .15细胞系 )建立抗HBV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常规 ,对 2 .2 .15细胞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特性进行初步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药物体外抗HBV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选择每孔接种 0 .1mL浓度为 3× 10 8L-1的 2 .2 .15细胞培养至 8~ 12d为细胞指数生长期 ,滴板后第 1天上清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 ,第 12天达高峰且含量最高。药物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无环鸟苷、α -干扰素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 0 .6 7M ,0 .4 9g/L ,0 .75g/L ,>10× 10 8IU/L ,对病毒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 (TI)分别为 2 79,4 .4 7;2 7.2 2 ,5 .4 4 ;1,1;1,1。结论  2 .2 .15细胞抗HBV药物筛选以 3× 10 8L-1/孔培养至 12d作为常规方法较为合适。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均有显著体外抗病毒作用 ,可以作为阳性药物对照。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刀豆蛋白 A(Con A)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 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 25 mg/kg组、苦参碱 12.5 mg/kg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苦参碱两个剂量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 150 mg/kg灌胃口服,每天 1次,连续 3 d,末次给药后 4 h,再次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8 h后检测血浆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 25 mg/kg组、12.5 mg/kg组小鼠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参碱两个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苦参碱对 Con 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 T淋巴细胞活化和 IFN-γ、TNF-α的释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DN早期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据尿微量白蛋白化验结果进行分为正常尿蛋白组和早期DN组,对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FPG、HbA1c、病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TG、TC、HDL-C、LDL-C、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UD-PLS)的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运用数学、系统科学、计算科学、非线性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手段,用数学语言定性定量分析中药复方配伍的相互作用效应,建立针对中药复方药味多、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方法。以小承气汤和厚朴大黄汤配伍组方规律为研究实例,分析研究中药复方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UD-PLS方法获得了中药复方不同配伍与整体疗效密切相关的认识,阐明了药物配伍对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与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对科学揭示中药复方配伍及组方科学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肝脏组织Fas抗原的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干预情况。方法雌雄各半的NIH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加味四逆汤大、小剂量组,采用Con A(18mg·kg-1)尾静脉注射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结束后,观察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细胞内有大量的Fas抗原表达,且血清中TNF-α含量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药物组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加味四逆汤能够干预Con A小鼠肝脏组织Fas抗原和血清TNF-α水平的表达,对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改善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发病特点,本论文从营卫之气与肝脏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的角度对CHB免疫功能失调进行了探索,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肝炎发病的特点,阐述中医药营卫理论在CHB发病中的可能机制,为抗肝炎药物的研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冰香散挥发油预防性给药和不同途径给药(滴鼻、雾化)对流感病毒A/FM/1/47 (H1N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用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剂量为100mg/kg)、冰香散滴鼻组(剂量为0.03g/kg)、冰香散雾化组(剂量为0.6g/kg),采用不同途径预防性给药7d,第8天小鼠攻毒,再持续给药4d后称取肺质量计算肺指数,取脾制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冰香散滴鼻组、冰香散雾化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的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香散滴鼻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脾组织T细胞亚群CD4+、CD3+水平和CD4+/CD8+比值(P<0.05或P<0.01).[结论]冰香散滴鼻防治流感的作用与其能调节T淋巴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并伴有突发性耳聋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100μg,弥可保500μg,各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弥可保500μg、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结果:3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8.3%,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弥可保与前列地尔合用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耳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昉  骆欢欢  张奉学 《新中医》2012,(1):111-113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和对凋亡基因Bax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噻唑蓝染色法动态检测不同浓度的苦杏仁苷对大鼠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PCR法检测苦杏仁苷对HSC—T6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水平。结果:苦杏仁各实验浓度组对HSC—T6细胞的增殖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其高浓度10^-3mol/L和中浓度10^-4mol/L可以使HSC—T6细胞提前到达增殖高峰期;而各浓度组对HSC—T6细胞的Bax基因都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并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苦杏仁苷不能直接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但可能通过诱导或上调凋亡基因Bax的过度表达,使细胞提前进入凋亡程序阶段,最终使活化的HSC—T6发生细胞凋亡,以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广东产地的珍珠草对HepG2.215细胞HBeAg和HBsAg两抗分泌和病毒DNA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测定珍珠草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用ELISA法检测珍珠草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珍珠草对HepG2.215细胞HBV DNA合成的影响。结果珍珠草在HepG2.215细胞上的TC50为207.8 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0.72 g/L、53.38 g/L,相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3.42和3.89;最大浓度500 g/L对HBV DNA合成的抑制率达52.92%。结论广东产地的珍珠草在体外抗乙肝实验中仅高浓度组对病毒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两重病毒抗原的分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显示广东珍珠草可能通过干扰成熟病毒的包装以达到抗乙肝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