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用改良的四氮唑硝基蓝(NBT)还原法观察了电针以及生物活性物质(BAS)包括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OM)和P物质(SP)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杀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及BAS均能增强大鼠PMN的杀菌功能(P<0.01);BAS对大鼠PMN的杀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效应。纳洛酮可阻抑电针对PMN杀菌功能的提高(P>0.05);可被BAS所翻转。电针的镇痛效应和NBT阳性细胞提高效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甲基敏感酶(HpaII)和甲基非敏感酶(MspI)酶切,结合PCR扩增技术,对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5例(25%)和9例(45%),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中分化胃癌4例,低分化7例,高分化1例;有2例存在外显子1、2同时甲基化异常,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Ⅲa、Ⅳ期各1例)中1例呈现泳动易位;外显子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从而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外显子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可能为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4~5Hz电针下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及强啡肽 (Dyn)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针灸门诊患者电针前后的血浆和随机分为电针、对照两组的雄性BALB/C小鼠的脊髓匀浆 ,分别定量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应用免疫反应性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 ,用Shimadu薄层层析扫描仪进行检测。患者在电针前后、小鼠在电针 /牵拉前后均用测痛仪检测痛阈。结果 :电针后患者血浆D(MEK)及D(Dyn)均升高 (P <0 .0 1) ,而小鼠脊髓两者均降低(P <0 .0 1,P <0 .0 5 )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D(MEK)比D(Dyn)变动显著。血浆或脊髓的D(MEK)与D(Dyn)变动呈正相关。血浆及脊髓D(MEK)分别与痛阈呈正相关 (r=0 846 ,P <0 0 1)或呈负相关 (r=- 0 6 2 5 ,P <0 0 5 )。但血浆及脊髓的D(Dyn)与痛阈不相关。结论 :在较低频率电针下MEK可能在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人食管癌癌干样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氯仿-DMSO预溶的脂质体槲皮素经负压旋转蒸发、超声破碎及80nm过滤制备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将其作用于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MTT法),及作用后食管癌细胞中羟自由基(OH^-)、NO、PTEN、NF-κB及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凋亡率(采用TUNEL法)。检测Eca109/9706细胞中CD133、MDR1的髟双免疫酶标及单、双荧光标记的复合率。结果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处理的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OH^-、NO、PTEN、NF-KB及Caspase-3表达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ca109/9706细胞的的单免疫荧光/单免疫酶标率各为80%及70%,双免疫荧光/双免疫酶标的复合率为30%-43%。结论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可诱导Eca109/9706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激活PTEN、NF-κB的转导途径,最终通过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CD^+133、MDR1^+可作为癌干样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8-Br-cAMP联合槲皮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逆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Br-cAMP与槲皮素联合用药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逆转化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Eca-109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8-Br-cAMP组(Br):加终浓度为2×10-5mol/L8-Br-cAMP;②槲皮素组(Q):加槲皮素终浓度为43μmol/L;③8-Br-cAMP和槲皮素共同作用组(Br+Q):加终浓度为2×10-5mol/L8-Br-cAMP和终浓度为43μmol/L的槲皮素;④对照组(C):仅加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同时培养48h后分别对以上4组细胞制备细胞滴片及硝酸纤维素膜滴膜两种标本,进行Caspase-3和PCNA的免疫组化和免疫斑点印迹实验;应用完整细胞原位斑点印迹杂交技术检测c-myc、野生型p53(wtp53)、p16和EGFR的基因表达;并进行分化细胞/增殖细胞计数。结果8-Br-cAMP与槲皮素联合或单独应用均可上调Caspase-3免疫反应信号的表达,下调PCNA免疫反应信号的表达;同时上调wtp53和p16基因的表达,下调c-myc和EGFR基因的表达;且分化细胞的比率显著提高。结论8-Br-cAMP与槲皮素联合用药或单独用药均可通过调控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对Eca-109细胞起到生长抑制和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EGF和EGFR在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表达及黄芪建中汤对其影响。方法:将24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运用放射免疫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EGFR-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EGFR-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维酶素(V)组无明显变化。结论:EGF和EGFR-mRNA的过量表达可能是CAG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乃至胃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黄芪建中汤可以降低其表达而逆转其基本病变,其疗效显著优于维酶素(V)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NIH-3T3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四个实验组。对照组(C):仅加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槲皮素前保护组(Qb):先用含有50μmol/L的槲皮素培养基作用24 h,再换含有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槲皮素后保护组(Qa):先用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再换含有50μmol/L的槲皮素培养基作用24 h。H2O2实验组(H2):先用含有0.5 mmol/L H2O2作用细胞30 m in,再换仅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作用24 h。取培养细胞提取DNA和制备1×107/m l细胞悬液的滴片,应用TUNEL和Ladder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 l-2、Bax、Caspase-3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由TUNEL和Ladder实验得出,Qb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组和Qa组。由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分析得出,Qb组与Qa、H2组相比,Bc l-2的表达增高,Bax、Caspase-3的表达减低。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上调Bc l-2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对H2O2诱导NIH-3T3细胞的凋亡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丁一  吴景兰 《解剖学报》1995,26(1):85-90
用Southwestern印迹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肝细胞DNA结合蛋白(DBP)的组成成分,大鼠周围血白细胞、腹腔肥大细胞和肝细胞的DBP形态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λDNA探针检测的肝细胞核和胞质的DBP均比鼠DNA探针检测的信号强,提示λDNA较鼠DNA具有较多的DBP结合位点。这两种探针所检测的DBP,除分子量较高和较低的DBP仅位于胞核以外,胞核和胞质中所含的DBP分子量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Br-cAMP和槲皮素(quercetin)诱导的Eca-109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DBP)的定位。方法:应用DBP定位改进方法,以制备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目的DBP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纲胞PCNA免疫反应性,作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生物标志。结果:DBP定位信号以胞核为主,胞质有阳性信号的细胞.胞膜也呈阳性信号;2实验组信号比对照组强;各组信号均以大细胞更强;PCNA免疫细胞化学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胞核.对照组强于实验组。各组均以大细胞阳性信号更强。结论:2实验组与p16基因启动子结合的DBP主要位于胞核,但核外存在结合潜力的蛋白质。2实验组:PCNA免疫反应性均下降。捉示这些与p16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BP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细胞恶性逆转化。  相似文献   
10.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贴壁培养的Eca-109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只加DMEM(Sigma)培养液(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48 h.②Br组终浓度为2×10-5 mol/L 8-Br-cAMP的培养液培养48 h.③Q组终浓度为43 μmol/L槲皮素的培养液培养48 h.对以上3组细胞以TUNEL法染色计数细胞凋亡率.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组细胞的P38 MAPK-IR和Caspase-3-IR反应性.结果Br组及Q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Br组及Q组细胞的P38 MAPK-IR高于对照组;Br组及Q组细胞的Caspase-3-IR亦高于对照组.P38 MAPK-IR与Caspase-3-IR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P38 MAPK及Caspase-3参与了8-Br-cAMP及槲皮素诱导的Eca-109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