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介绍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特征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当中。结论: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对于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定抗原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结核病临床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CFP-10第53 ~ 66位氨基酸(14肽AAVVRFQEAANKQK)作为特定的抗原肽序列,经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能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纯化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并鉴定分析该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沉淀法和ELIS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3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20份,结核性胸水样本32份,非结核性胸水样本24份以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20份.结果 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显示该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抗体类型为IgG1和κ型.该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成功用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分析.ELISA定量检测显示,该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78.6% (55/70),特异性为92.2% (59/64).结论 CFP-10特定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e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术 (EVE)后CT评估的方法及价值。 方法  5 1例De bakey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EVE手术治疗。主要检查内容为移植物的形态、位置 ;移植物内的血流通畅度 ;有无内漏及夹层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CT所见 :1例术后 7天CTA检查发现移植物中段少量内漏。 4例于术后 7天发现假腔血栓化不彻底 ,有远端血液反流入假腔。 1例移植物失去正常形态 ,但血流通畅 ,未处理。其余均未发现真腔外异常血流影像。结论 主动脉夹层EVE术后CT评估具有图像重建方式多样、提供的信息量大、可准确测量、图像直观易理解、成像清晰、可观察周围组织、易检出并发症等优点 ,应作为首选的术后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实体,早期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央性结节影,晚期则表现为广泛细支气管扩张和持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预后不良。如果早期确诊、及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预后大为改观。本病目前在我国属于少见病,由于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为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和肺间质性疾病,贻误治疗。本结合我院最近以支气管扩张收住院,住院过程中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阐述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后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此术式对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共观察111例。以平卧位右上肢肱动脉无创血压为标准,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进行观察。术前、术后1周内每日、术后1个月检查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降主动脉真腔内径、肾动脉内径,了解肾脏真、假腔供血情况。结果:术前并存高血压82例,术后高血压改善34例(41.55)。术前肾功能正常者94例,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前肾功能异常者17例,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一过性加重。术后肾动脉内径增大2例,高血压均明显改善,肾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肾动脉恢复真腔供血9例中,6例高血压改善,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术后主动脉真腔明显增粗11例,7例高血压改善,结论: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主要为在原有高血压基础上的改善,术后肾脏血供的改善、主动脉真腔增粗,血流阻力降低,可能是改善高血压的机制。手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小,主要依赖于患者本身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大量细胞因子为抗肿瘤治疗的进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临床研究正是其中的一大方面.那些在临床试验中惯用化疗的人必须准备好改变以往的方法来迎接新问题.当然,在将细胞因子应用到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仍要应用化疗药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只有传统与创新方法结合用于临床才能使新制剂的研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真菌致敏的严重支气管哮喘三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真菌致敏的严重支气管哮喘(SAF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例SAF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55岁、52岁和61岁,哮喘病史4~40余年;均为哮喘反复发作,真菌皮肤试验阳性,血清IgE<1000 IU/ml,痰培养均有烟曲霉生长,胸部高分辨CT均未发现支气管扩张和肺部浸润影.2例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阳性.3例患者确诊SAFS后,加用抗真菌治疗4~22个月,临床喘息症状缓解,复查GM转阴.结论 对于哮喘反复发作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果真菌皮肤试验阳性而 IgE又无明显增高,应考虑到SAFS的可能,加用抗真菌治疗可控制喘息症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将现有医院内的各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其信息进一步利用与挖掘以及医疗组织之问的病人健康信息的共享,成为下一步建设的工作重点.本文对Ensemble通用集成平台和Ensemble HIE(健康信息交换)在系统整合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波动性高血压与中膜板层变化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为了验证和完善关于波动性血压可引起主动脉中膜板层分离 ,从而导致Stan 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假说。方法 通过犬的动物模型设计 ,同时加大血压的波动性和应用悬吊法来加大应力对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的作用。结果 在施加血流动力学应力作用影响后 ,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可较明显地形成 3个板层区。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 ,验证了波动性高血压可以造成主动脉弓与主动脉降段交界处中膜板层的分离破坏。在一定角度上解释了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腹膜外径路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因股动脉狭窄无法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术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21列。结果:21例患均采用腹膜外径路显露单侧髂总动脉或腹主动脉下段,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即时操作成功率100%,结论:对于部分股动脉扭曲狭窄的患,经腹膜外径路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