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是否为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肌钙蛋白I(cTnI)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8月因“阵发性室上速”就诊且在院期间有检测cTnI及心脏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30),根据cTnI水平将患者分为cTnI阳性组(n=10)和cTnI阴性组(n=20),比较其临床和人口学特征、EAT体积、冠心病的发生率。分析EAT体积是否为PSVT患者cTnI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没有冠心病的PSVT患者分为cTnI阳性组和cTnI阴性组,比较其EAT体积。结果对比于发作PSVT时cTnI阴性的患者,cTnI阳性的患者EAT体积更大(P=0.032)。EAT体积是PSVT患者cTnI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r=0.351,P=0.028)。没有确诊冠心病的PSVT患者中cTnI阳性组EAT体积与cTnI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发作PSVT时cTnI阳性的患者EAT体积更大,临床上应警惕发作PSVT时cTnI阳性的患者。且EAT体积是PSVT患者cTnI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这为改善cTnI阳性PSVT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资料。cTnI阳性的PSVT患者即使暂未确诊冠心病,但需更高频次的随访,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偏侧性气管支气管壁钙化比较少见,原因复杂多不明确,临床报告甚少。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胸闷呼吸不畅10余年,近年来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经常出现夜间呼吸困难,余无其他任何不适。既往未患过其他疾病,无家族史和遗传史。  相似文献   
4.
肝脏异位妊娠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国内首例肝脏异位妊娠病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急性腹痛伴阴道流血14天,加重半天入院,主诉停经49天,无早孕反应,血清HCG8988miu/ml。先后采用超声、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肝左叶病变。结果超声显示盆腔少量积液;CT平扫显示肝左叶多边形稍高密度影,增强CT未见强化;MRI平扫T1WI呈类圆形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静脉期病灶内见轻度不规则斑片状强化;手术切除病灶,镜下见绒毛膜组织,病理诊断为肝脏异位妊娠。结论肝脏异位妊娠的CT和MRI平扫及增强为良性肿瘤样表现,结合阴道流血、停经史、血清HCG明显升高等比较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患者对放射检查防护的意识和认知情况,旨在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和减少患者在行放射性检查不必要的辐射,把放射性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进行现场采访调查.结果 30.3%不清楚辐射会对人体有损害,70%不清楚或不注意辐射警示标志,91.7%不会主动要求防护措施.结论 现在的患者和受检者对放射防护意识存在较严重盲区,当务之急是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应防护标准落到实处,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DR与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和MSCT检查。DR采用改良Stenver位拍片,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例中,DR仅有3例可大致判断电极位于耳蜗内,1例位于耳蜗外,其余11例均无法判断是否位于耳蜗内。MSCT显示1例电极远端未进入耳蜗内,1例电极误置进入颈动脉管内,1例电极在耳蜗底圈内明显扭曲、返折。12例电极在耳蜗内走行正常。结论 DR对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有限,而MSCT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7.5HU,管电流的动态范围为40~500mA,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50mA,其他扫描参数两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管电流调制组甲状腺峡部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下颌角、甲状腺峡部、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主管技师和一名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CTDIvol,DLP和甲状腺峡部层面毫安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4mGy,210.5mGy·cm和120.5mA;对照组的分别为13.8mGy,292.8mGy·cm和25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0%,降低28%和降低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下颌角和甲状腺峡部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7.36HU和7.05HU,稍高于对照组的5.64HU和4.85HU;试验组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为7.2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HU,下颈部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根据受检者体型和受检部位密度厚度变化在每周旋转均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整,使辐射剂量的分布实现了个性化,保证了不同层面图像质量的恒定,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在临床CT扫描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灌注成像技术 ,对大脑不同区域血流分布的差异作初步探索。方法 :2 0例无运动系统或基底节区病变受检者行基底节层面灌注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 (30 0mg/ml浓度ultravist) ,流速 5ml/s,总量 4 0ml。在对比剂注射第 9s开始行灌注扫描。扫描条件 :12 0kV ,15 0mA ,速度 1层 /s ,层厚 5~ 8mm ,IOV 2 0 0mm× 2 0 0mm ,连续无间隔扫描 30s,图像重建时间 0 .5s。结果 :在开始注射对比剂第 9s行CT扫描 ,能获得较完整的动脉血管和脑实质内的灌注图像。灌注扫描数据用较小的间隔重建可获得较为平滑的γ 变量曲线。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不等 ,上升值、峰值与上升斜率均左侧大于右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技术是研究大脑血流分布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可能与人们的运动优势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