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举例说明了SPSS11.5for Windows软件利用程序编辑窗口编程在药物临床试验盲态审核中的实际应用,列出了各种处理和产生相应的报表。  相似文献   
2.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组240例,入组条件为符合流行性感冒诊断及中医毒热袭肺证辨证,体温≥38.0℃,年龄18~50岁,病程在48 h之内.合格的受试者随机接受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或羚羊感冒胶囊(2粒/次)治疗,每日3次,共3 d.结果证实为流感患者(即ITTI总体)有152例,试验组76例,对照组76例.ITTI总体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显效率73.7%,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18).ITTI总体24 h体温疗效试验组显效率71.1%,明显高于对照组(53.9%)(P=0.029).共有233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在流感发病后早期使用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天王补心丸不同服药方法对失眠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天王补心丸,一次2丸,一日一次,临睡前服用;对照组服用天王补心丸,一次1丸,一日2次,早晚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PSQI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6.70±2.96)分,对照组降低(5.20±2.8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医症候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85.0%,对照组为45.0%和78.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王补心丸临睡前一次服用2丸的疗效优于早晚各服1丸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病人疑心重,在心理上易产生孤独、寂寞感,自尊心和依赖性增强,情绪易激动,因此应该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按3∶1比例随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306例,对照组(心律宁片)102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冠心病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67.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7.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3%,心率变异(HRV)明显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对QT离散度(QTd)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心肌缺血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疗效,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206例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按 11随机分为治疗组 103例,给予参松养心胶囊( 4粒, 3次 /d),对照组 103例给予心律宁片( 2片, 3次 /d). 4周后进行室性期前收缩、主要症状、心电图等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评估. 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显效率 35.0%( 36/103),总有效率 69.0%( 71/103),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 18.4%( 19/103)与总有效率 48.5%( 50/103)( Z=- 3.261, P=0.001). 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期早搏明显优于心律宁片,未见对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并将PCI治疗组根据有无使用IABP分为两个亚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9)h vs(27.5±8.3)h,P〈0.05],在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5.7%vs 57.4%,P〈0.05)。(2)IABP基础上行PCI治疗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14.3%vs 46.4%,P〈0.05)。结论早期行PCI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近期预后,在IABP基础上再行PCI治疗,院内病死率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晚1次,血塞通40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3%vs 31.3%,P<0.05)。治疗组PT、Fib、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指标均显著改善,除血小板聚集率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血小板聚集指数显著改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肿瘤免疫学研究中已证实机体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以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HCC)机体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