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7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细胞(DCs,dendritic cells)的分化发育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 单核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人白血病细胞Jurkat培养上清液体外培养DCs,以正常培养诱导的DCs作为对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人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对DCs分化发育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DCs与肿瘤上清液培养的DCs相比,在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对含量和细胞内消耗葡萄糖重新合成磷脂的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在细胞的转录状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细胞上清液培养液所营造的微环境细胞转录水平上对DCs的功能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诱导化疗加同步时辰化疗与同步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不良反应、淋巴免疫功能及疗效.方法 将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时辰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照组为诱导化疗加同步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两组均采用2个周期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同步化疗均采用顺铂,试验组采用时辰给药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给药方式.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淋巴免疫功能及疗效.结果 同步放化疗期间试验组恶心(Z=2.50,P<0.05)、呕吐(Z=3.31,P<0.05)较对照组轻.同步放化疗后试验组CD4 +/CD8+高于对照组(t=3.34,P<0.05).两组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时辰给药方式能减轻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可能成为鼻咽癌一种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半定量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寻找无创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分期Ⅲ、ⅣA、ⅣB期,先行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时辰诱导化疗3周期;后予调强放疗(IMRT)同期紫杉醇化疗2周期。诱导化疗前均行DCE-MRI检查,并获取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将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与同期放化疗结束的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71例完成治疗并有长期完整随访信息,中位随访77个月(9~86个月),3年、5年OS分别为80.2%、67.6%;3年、5年PFS分别为73.2%、60.5%;同步放化疗结束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组与部分缓解(PR)组之间的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537,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短组的OS(χ2=3.982,P<0.05)和PFS(χ2=4.019,P<0.05)均高于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组;年龄≥ 45岁的患者OS(χ2=7.593,P<0.05)和PFS(χ2=5.624,P<0.05)明显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临床分期晚(ⅣA、ⅣB期)(P=0.048)、年龄≥ 45岁(P=0.031)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P=0.018)、年龄≥ 45岁(P=0.004)、N(2~3期)分期晚(P=0.032)和强化峰值<3 000(P=0.005)则为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DCE-MRI参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可能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具有独特的向T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为了研究DC分化过程中细胞膜性质和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有更好的理解.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得到CD14+单核细胞,用人GM-CSF和IL-4诱导其分化为未成熟的DC后,加入TNF-α使其成熟.用荧光偏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各发育阶段细胞膜流动性及其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在CD14+单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和成熟DC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蛋白质的α-螺旋、β-片层、β-弯曲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成熟DC的膜脂分子运动比单核细胞和未成熟DC更为活跃,同时蛋白质的构.象的主要成分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器官转移状态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共入组201例,可评价182例,其中单器官、多器官转移分别为107、75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周期.胸内病灶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为63 Gy.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201例的随访率为97.5%,随访满<1、1~2、≥3年者分别为201、170、134例.182例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17%、10%和10.5个月;相似化放疗强度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分别为50%、20%、14%和13.0个月以及29%、12%、0%和8.5个月(x2=10.10,P=0.001);单纯骨及肺转移与多器官转移的分别为58%、25%、16%和14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10.42,P=0.001)及49%、21%、21%和11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6.39,P=0.011),单纯脑转移与多器官转移分别为49%、8%、0%和12个月与29%、12%、0%和8个月(x2 =0.71,P=0.401);全组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分别为63%、23%、19%和15个月以及42%、15%、0%和10个月(x2 =6.47,P=0.011);相同转移状态和4~5个周期化疗强度的单器官以及多器官转移放疗≥63 Gy及<63 Gy的分别为71%、25%、25%和16.8个月及33%、17%、0%和10.5个月(x2=4.73,P=0.030)以及54%、21%、0%和14.3个月及29%、10%、0%和7.6个月(x2 =8.16,P=0.004).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与除外肝转移的单器官、多器官转移比较有显著差异(x2=17.21,P=0.000).结论 Ⅳ期NSCLC单器官转移在化疗同期应重视局部放疗,提高剂量延长生存期;肝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节律基因Per/在咽喉部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5 年 10月至 2016 年9月贵州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咽喉部鳞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 15 例及 13 例咽喉部活检患者病理标本证实为非肿瘤的正常组织标本,采用 RT-qPCR 法检测两组标本中 Per mRNA的表达水平;收集 2013 年1月至 2017年3月60 例经病理确诊为咽喉部鳞癌患者的存档蜡块及其中的20 例癌旁组织蜡块,同时收集对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 Perl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Perl 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发展及预后相关性。结果∶Pr】mRNA 在咽喉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咽喉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 0.05),且局部晚期咽喉部鳞癌患者标本中的 Per/l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早期咽喉部鳞癌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P< 0.05)。Perl 在咽喉部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 0.05)。通过 Kap- lan-Meier 统计学分析,Prl 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节律基因 Per 在咽喉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且其表达水平与咽喉部鳞癌患者的生存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咽喉部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初治的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顺铂:75mg/m2,静滴或泵注,d1或d1-5;5-氟尿嘧啶:750mg/(m2·d),持续静滴,d1-5,21d/周期,共2-3周期。诱导化疗后评价有效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同期行顺铂单药增敏化疗(顺铂100mg/m2,静滴,d1-d2,21d/周期,共2周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行辅助化疗,方案及方法同诱导化疗,共2周期。不良反应按CT-CAEv3.0评价分级,临床疗效参照2000年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有效率为CR+PR。结果:诱导化疗后鼻咽部有效率83.8%,颈部淋巴结有效率77.4%,远处转移靶病灶有效率33.3%。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后鼻咽部有效率92.3%,颈部淋巴结有效率100%,远处转移靶病灶有效率30.0%。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性,III级以上粒细胞下降为22.6%,III级呕吐为3.0%。同期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反应最多见为89.3%,其中17.9%出现III-IV级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顺铂同期调强放化疗治疗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安全、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需扩大病例数及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对50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先给予2-3周期 TPF 时辰诱导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顺铂75mg/m2,分5天完成,静滴给药,每天10:00-22:00;5-氟尿嘧啶750mg/(m2·d),第1-5天,持续静滴,每天22:00-10:00,21天为1周期,然后调强放疗( IMRT),顺铂80mg/m2,3周重复同期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统计2年生存率。结果:5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9例,PR 12例,SD 11例,PD 8例,总有效率( CR﹢PR)62.0%,疾病控制率( CR﹢PR﹢SD)84.0%。2年总生存率58.0%。结论:时辰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患者放射过程中,照射野包含部分或全部甲状腺,易造成甲状腺功能损伤。该研究旨在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甲状腺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07月—2013年10月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初治鼻咽癌患者68例,按UICC 2010年分期为Ⅱ~Ⅳc期。采用2个周期TP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诱导+2个周期顺铂同期放化疗+2个周期TPF辅助治疗模式。放疗采用调强适型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即刻及结束后3和6个月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 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浓度;采用甲状腺B超测量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甲状腺各径线值。结果:68例鼻咽癌患者随访均满6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放疗结束即刻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5.9%,放疗结束后3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3.2%,放疗结束后6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26.5%。放疗结束即刻甲状腺体积变化较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甲状腺体积较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即刻FT3、FT4和TSH较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FT3、FT4、TSH较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疗结束即刻、结束后3、6个月甲状腺体积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均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疗结束即刻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与甲状腺剂量-体积参数V40有相关性(P<0.05);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放疗结束后6个月发现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与放疗时甲状腺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放疗结束即刻及结束后3、6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状腺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及阻力指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放疗结束后时间的延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可能升高。甲状腺受照射剂量的增大、随访时间的延长,甲状腺体积可能缩小。鼻咽癌放疗后应常规复查。甲状腺剂量-体积参数V40可能是急性放射性甲状腺损伤的预测因素。该研究目前暂未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状腺B超血流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