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57例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史及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及放化疗后2年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以胸背部最多见。结论老年、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机体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加重或促进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两组,NP组44例,TP组36例。NP组: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推注,第1、8天;顺铂(DDP)25 mg/m2,静脉点滴,第1~3天,每21天为1个周期。TP组: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持续3~4 h;顺铂用法同上,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结果 NP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40.9%,1年生存率36.4%;TP组总有效率为44.4%,1年生存率为41.7%,两组间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组骨髓抑制较TP组重,胃肠道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骨髓抑制毒副反应明显小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9岁,因颈部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余入院。半年前患者颈部双侧出现黄豆大无痛肿块,无发热、咳嗽,体重无明显下降。随后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增多,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未见肿块缩小。体格检查:双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数枚,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马惠文  邵江河  余慧青  王东林 《重庆医学》2012,41(34):3688-3689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手术复发率较高,并存在远处转移的危险。本科2011年收治直肠癌转移至牙龈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06年前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术后病理为:直肠中一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术后化疗,但患者拒绝放疗。2009年5月B超检查提示肝脏包块,直径约6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2Asp312Asn和Lys751Gln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2 Asp312Asn和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 ERCC2 Asp312Asn和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SEs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作靶序列设计抑制性多肽,研究筛选出的多肽P72的空间结构。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Vector NTI 10.3,Insight II 2000,Discovery Studio 1.7"等分析及预测多肽P72的空间结构。结果:P72在SEA、SEB和SEC的同源序列在空间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P72远离SEB的TCR和MHCⅡ结合位。结论:P72可能不是与MHCⅡ类分子及TCR结合而产生的抑制作用,其具体的抑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食管鳞癌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Asn118Asn、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ERCC2)Lys751Gln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ERCC1基因Asn118Asn、ERCC2基因Lys751Gln和XRCC1基因Arg399Gln的基因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9例NSCLC患者采用铂类药物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1基因Asn118Asn和ERCC2基因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Arg399Gln和Gln399Gln)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9%和23.1%(χ2=11.1,P=0.001)。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基因型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型的患者(比值比为5.228,95%可信区间为1.776~15.387,P=0.003)。ERCC1、ERCC2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结论:ERCC1、ERCC2和XRCC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联合可能与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达到控制和防治ESBLs菌的感染和流行。方法:采用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为底物,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目的菌做初筛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的产生。结果:大肠埃希菌产ESBLs总检出率为30.56%(33/108,医院感染为25.9%,院外感染为4.6%);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总检出率为35.3%(24/68,医院感染为29.4%,院外感染为5.9%),结论:本地区存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监测,及时通报信息,严格临床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