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顺德妇幼保健院生殖科,因不孕进入IVF/ICSI周期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三组,针刺组、安慰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针刺组:在移植前24小时、移植后30分钟进行相关的针刺治疗,安慰针刺组:针刺穴位与妊娠无关,对照组:不使用针刺疗法,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针刺组Ⅰ型内膜血流类型及PI、RI、S/D低于治疗前,Ⅱ+Ⅲ型内膜下血流类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安慰针刺组、对照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种植成功率、妊娠成功率及活产率均高于安慰针刺组、对照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CT影像学特征和Agvhd诱导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47例Ⅱ~Ⅳ度Agvhd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及Agvhd发生时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4例抗Agvhd治疗后肺损伤疗效不佳患者进行肺组织活检,生存期>6个月的患者定期肺功能和CT检查.结果 47例患者在Agvhd后3 d内CT显示20例异常,其中17例疑诊为Agvhd诱导肺损伤(5例弥漫性间质渗出、7例弥漫性间质和肺泡渗出、5例弥漫性间质和部分小叶肺泡渗出);此外,9例患者有双侧胸腔和心包积液,4例伴心肌肥厚.血清IFN-γ和TNF-a水平在有肺损伤和无肺损伤患者分别为:(6.9±1.8)μg/L、(400±102)μg/L和(6.3±1.2)μg/L、(428±83)μ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组织结构破坏、上皮细胞损伤、间质纤维化和以T细胞或巨噬细胞为主的浸润.Agvhd治疗与肺损伤治疗有效率呈正相关(r=0.771,P=0.01).结论 肺是Agvhd作用的靶器官之一,T细胞、巨噬细胞和IFN-Γtnf-α与Agvhd造成肺损伤有关,Agvhd肺损伤可迁延为晚期非感染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系变化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 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cGVHD的患者接受MSC治疗,分别于第1次输注MSC后第1、5天及第2次输注MSC后第1、10、20天采集外周血,同时将输注的MSC作为对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单个核细胞中24个TCR 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PCR 产物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患者输注的MSC不表达全部TCR Vβ亚家族,第1次输注MSC后第1天也未发现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随后的时间点分别出现了3、10、14、10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殖T细胞,增殖形式以寡克隆、多克隆为主;临床判断cGVHD表现减轻。结论 MSC对allo-HSCT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并能减轻cGVHD效应;TCR Vβ亚家族谱系分析提示有部分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BeAg、基线HBV DNA、治疗期间HBV DNA变化模式(12、24、3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期间HBeAg变化模式(12、24、36周HBeAg下降>1 log及12、24、36周HBeAg下降>2 log)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比夫定治疗52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81%,HBeAg血清转换率31%,病毒学突破率4%。治疗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值相关(P<0.01),而与基线ALT值和基线HBV DNA无相关性。其中基线HBeAg≤500 PEIU/ml与HBeAg>500 PEIU/ml的患者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 lo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各型患者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不同中医证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HBsAg阴转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最高,分别为54.5%、30.3%、12.1%,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初治(76例)、缓解(55例)、复发(22例)、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的外周血进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同时选用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各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 (4.00±1.14)%,恶性血液病初治时(4.15±0.53)%,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时(4.72±2.12)%,恶性血液病复发时(14.21±4.13)%,移植后发生Ⅱ度以上aGVHD时(0.75±0.21)%;复发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同初治及完全缓解时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移植后发生aGVHD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下降,同初治及完全缓解时及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血液病初治时及完全缓解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血液病初治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完全缓解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监测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对预测恶性血液病复发及移植后Ⅱ度以上的aGVHD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去势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小鼠胸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C57BL/6→BALB/c小鼠MHC不相合allo-HSCT模型;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严重程度评分;采用蛋白液相芯片技术榆测小鼠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分析小鼠外周血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水平.结果 单纯allo-HSCT组(A组)、LHRH处理allo-HSCT组(B组)、同基因移植组(C组)三组小鼠均获得造血重建,WBC>1.0×109/L时间分别为(11.2±1.4)、(9.8±0.6)和(9.7±0.7)d(P=0.003).A、B两组aGVHD出现时间分别为(11.4±1.2)d和(14.1±0.7)d(P=0.000),C组未发生aGVHD,A、B组aGVHD发生率为100%.A组和B组aGVHD评分分别为(9.1±0.7)和(5.1±1.0)分(P=0.000).正常受鼠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2.3±2.5)、(1.7±1.1)和(1.8±1.2)pg/ml.A、B、C三组IFNγ水平分别为(10.5±2.1)、(6.7±2.1)和(5.2±3.3)ng/ml;TNFα水平分别为(7.0±2.6)、(4.3±0.8)和(3.0±1.8)pg/ml;IL-1β水平分别为(24.9±9.0)、(17.4±3.9)和(10.8±3.1)pg/ml.A、B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比正常受鼠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C组IFNγ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5,0.013).A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比B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2、0.002、0.004);A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值均为0.000).Linear Regression分析提示,IFNγ和TNFα水平越高,aGVHD评分越高(r2=0.359,P=0.05;r2=0.228,P=0.019).正常受鼠1000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jTREC拷贝数为(39.4±44.7).A、B和C组小鼠分别为(12.3±13.0)、(58.0±71.8)和(19.6±14.6),与正常受鼠组sjTRE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β参与了aGVHD对胸腺的损伤过程;LHRH药物去势能减轻aGVHD对胸腺的损伤,并通过保护胸腺减轻aGVHD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m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经过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特异性诊断指标检查,87例隐源性肝炎有57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65.5%.其中隐匿性乙型肝炎16例(占18.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例(占16.1%),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占14.9%),肝吸虫病3例(占3.4%)及其他疾病11例.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建议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