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曾松旺  许海  沈克锋 《安徽医药》2020,41(3):330-33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关节镜联合C形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26例,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6个月Rasmussen优良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Lysholm、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HSS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Rasmussen优良率以及出院前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C形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创伤后恢复快、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DNMT3a基因突变与成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BSCO、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DNMT3a与成人原发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2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原发AML患者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WBC、HGB、PLT数值均较DNMT3a未突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原发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象水平较DNMT3a未突变组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DNMT3a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97例行异基因移植CML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伊马替尼组(27例)与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间造血重建时间、早期预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病(HVO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100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马替尼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9.6%(8/27)比8.6%(6/70),P=0.02],且死亡或放弃治疗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8.5%(5/27)比2.9%(2/70),P=0.02].结论 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CML异基因移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但对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回
顾性分析78 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
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
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CRP 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 CI
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 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
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
增高(53.5% vs 17.1%,P=0.001;72.1% 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
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 vs 22.9%,P=0.094;14.0% vs 5.7%,P=0.285, 51.2% vs 45.7,P=0.656);高
CRP 组中位随访318(7~773)d,低CRP 组中位随访299(78~747)d,高CRP 组2 年OS 率较低CRP 组显著降低(42.5% vs
78.4%,P=0.022),高CRP组2 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 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
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 CI 1.115~23.229,P=0.036)。结论移植日CRP水
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
以及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血液病患者感染性病原体进行横断面调查,为此类感染性疾病高危患者的快速诊断及早期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血液病患者外周血临床标本高通量宏基因组分析数据及患者临床特征,并归纳血液病患者的感染病原体种类特征。 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资料,检出病原体阳性患者24例,其中细菌感染以假单胞菌属感染比例最高(4/24、16.67%),其次为不动杆菌属(2/24、8.33%)、克雷伯菌属(2/24、8.33%)、葡萄球菌属(2/24、8.33%)和黄单胞杆菌属(2/24、8.33%);而奈瑟菌属、米勒菌属、幽门螺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则较罕见。共有6例患者检出混合型感染,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混合型感染最为多见(4/24、16.67%)。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细菌性病原体更为分散,白色念珠菌、青霉菌、肺孢子菌和根霉菌检出1例(占0.04%),无明显聚集性;病原体相对丰度方面,83.33%(5/6)真菌病原体阳性患者的检出序列片段数偏少(< 100),仅1例检出高负荷真菌感染(曲霉菌序列片段数为2 836)。病毒类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筛查谱限于已知的常见DNA病毒;从测序结果看,24例检测阳性患者中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为检出率最高的病毒,均占20.83%(5/24);较真菌,病毒种类存在一定聚集性,其相对负荷亦较高(平均序列片段数> 200);而单纯疱疹病毒2型和指环病毒属病毒检出率相对较低,分别占4.17%(1/24)和8.33%(2/24)。 结论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血液病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谱系;利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快速锁定病原体并予以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松旺  许海  沈克锋 《安徽医学》2020,41(3):330-33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关节镜联合C形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26例,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3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6个月Rasmussen优良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Lysholm、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HSS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Rasmussen优良率以及出院前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C形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创伤后恢复快、骨折复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患者体液循环中一种广泛存在的游离DNA片段,相较于肿瘤实体病灶,ctDNA具有取材方便、安全无创、信息全面等优势。ctDNA检测可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等各个阶段,在肿瘤辅助诊断、预后分层、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及预测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就ctDNA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相关检测手段、应用进展和前景展望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