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骅 《男性学杂志》1997,11(4):244-248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液中尿酸引起ⅢB前列腺炎8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 (EPS)中尿酸 (UA)与前列腺素E2 (PGE2 )浓度与慢性盆痛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UA引发ⅢB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国际慢性前列腺炎分类诊断标准诊断 ,将 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 ,即ⅢA组 39例 ;ⅢB组 4 5例 ;正常对照 (对照组 ) 13例。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CP SI)和检测EPS中白细胞数、pH值、UA和PGE2 浓度。结果 :①ⅢB组患者慢性盆痛症状评分 (CPSI P)高于ⅢA组 ,EPS中UA浓度高于ⅢA组和正常对照组 ,pH值低于ⅢA和正常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②ⅢB组和ⅢA组的PGE2 平均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是ⅢA组和Ⅲ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SI P与EPS中的UA ,PGE2 之间存在正相关 (P <0 .0 1)。结论 :ⅢB组患者EPS中高浓度的UA激活环氧化酶 ,使局部的PGE2 升高 ,从而引起慢性盆痛症状 ,其严重程度与EPS中的UA、PGE2 浓度呈正比。同时PGE2 又使UA更容易渗入EPS ,形成UA和PGE2 之间的恶性循环 ,使ⅢB前列腺炎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3.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5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的疗效。 方法 :对 3例静脉性和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施行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 ,术后随访疗效。 结果 :术后 2个月首次随访 ,3例静脉性ED病人获得满意性交 ,2例动静脉混合性ED病人基本能勃起 ,口服西地那非 5 0mg后可以完成性交。 5例术后随访 3~ 12个月(平均 7个月 )保持以上疗效。 结论 :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创伤小 ,几乎无并发症 ,是治疗静脉性E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3例隐匿阴茎患者,年龄l岁3个月-25岁,平均6.2岁。根据Bergeson(1993)的隐匿阴茎的分类标准,埋藏阴茎29例,蹼状阴茎2例,束缚阴茎2例。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1年,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阴茎皮肤与阴茎体附着正常。结论:对隐匿阴茎不能指望青春期发育时耻骨前脂肪组织减少或简单行包茎松解术就能得到解决,正确的分类和恰当的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RNAi抑制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效应抑制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观察RNAi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干扰效应,寻找高效率的干扰片断。方法:设计5个针对AR的不同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和siRNA5)为实验组,构建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PC3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设一无意义RNA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各实验组的AR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siRNA1、siRNA4和siRNA5抑制效率最高,对比其余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R蛋白检测显示相同结果。结论:RNAi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AR的表达,找到了具有较高抑制效率的siRNA并合成了其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睾丸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在低期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7月收治睾丸肿瘤患者13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4例,大小2cm×3cm×2cm~9cm×6cm×5cm。临床分期:Ⅰ期11例,均为非精原细胞瘤;ⅡA期1例,为畸胎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cm×2cm);ⅡC期1例,为精原细胞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0cm×9cm)。12例非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保留神经RPLND,1例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行3疗程BEP方案化疗后行保留神经RPLND。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A期2例,其中ⅡC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化疗后分期降为Ⅰ期。13例术后均无肠梗阻、淋巴瘘和体位性低血压。术后2周复查时血AFP和βHCG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8~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8~64个月,平均3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青壮年患者,保留神经RPLND是治疗低期非精原细胞瘤和化疗后降期的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观察单发性和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多发性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高表达明显高于单发者的高表达;VEGF高表达的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的复发率。结论:VEGF表达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8.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总结22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法所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结果228例手术共出现并发症23例,占10.1%,包括腹膜损伤12例、胸膜损伤2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3例、严重高碳酸血症2例、伤口感染3例、腹膜后血肿1例。其中2例属较严重的并发症(均为严重高碳酸血症,2/228,占0.9%),因上述并发症而中转开放手术或暂停手术的3例。初学者或开展新术式时发生的并发症17例,占77.3%(其中腹膜损伤9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2例、胸膜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1例、伤口感染3例)。所有病人术后完全康复出院。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5d,比无并发症病人稍长(6.0d),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需通过提高技术、熟悉解剖关系和总结经验来避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因行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及BCG灌注引起的重度膀胱损害,其中3例为灌注BCG行三联抗结核药物等综合治疗无效而被迫放弃、中止治疗者,采用膀胱镜检后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并评估治疗前、后下尿路症状及其相关指标。结果:6例患者下尿路症状及评分、膀胱容量流率、膀胱敏感性明显改善,并完全恢复原来的化学药物灌注。平均随访10(3~16)个月,无膀胱损害症状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碱化利多卡因扩张性灌注治疗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后药物相关性重度膀胱损害,是有效和安全的,可恢复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膀胱灌注药物的耐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Fourni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男性外生殖器皮下坏疽,国外已有400多例报告,国内马永江等共报告18例。本院自1957~1986年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