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癌痛在肿瘤患者中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的三步镇痛阶梯对癌痛管 理起到积极作用,但仍有患者疼痛控制不理想。临床针对中度癌痛使用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干预取代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用 药尚存疑虑,证据尚不充足。本文针对该问题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示弱化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直接采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 物对于中度癌痛进行干预,能有效控制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镇痛治疗的疗效受到多因素 影响,除了二阶梯或者三阶梯用药区别外,患者接受各种抗肿瘤治疗的程度、不同性质的疼痛以及患者与医院的地域距离等都 会影响整体效果。做好中度癌痛的控制,需要临床医师多维度地进行评估和干预,本文从二阶梯与三阶梯治疗药物的药理、用 药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70岁组和>70岁组。对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在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存在差异,≤30岁组具有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进展快的特点,其总生存率及预后最差,其次为>70岁组,31~70岁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4.
转移抑制基因是一类只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发生和生长的基因.MIM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候选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转移性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比其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MIM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q24.1上,通过一段富含脯氨酸的序列和具有的WH2结构域结合肌动蛋白,具有调控细胞骨架的作用,其多结构域的特点使其还具备支架作用.MIM可能的同系物MIM-B同样被认为编码一种假定的转移抑制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eclin 1和PTEN蛋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9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的关系;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15例新鲜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Beclin1和PTEN蛋白的表达率.所有标本均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提示癌组织中Beelin 1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94/199)和55.8%(111/199),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率[94.5%(188/199)和92.5%(184/199),P<0.01].胃癌组织中Beelin 1和PTEN蛋白的低表达均与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疾病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0,P<0.01).生存分析表明Beclin 1和PTEN均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Beclin 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0%(63/94),阴性者为33.3% (35/105);PTEN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2% (79/111),阴性者为21.6%(19/88)(P值均<0.01).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结果提示胃癌标本中Beclin 1和PTEN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值均<0.01).结论 Beclin 1和PTEN的异常表达可能和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常见的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肾癌、胃肠道肿瘤等。晚期肿瘤一旦发生骨转移,会引起局部的骨质破坏,从而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高钙血症等 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RE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脊髓压迫,引起截瘫。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大多 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针对骨转移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治疗,除了积极对原发肿瘤进行病因治疗外,骨转移性癌痛应遵循全 身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局部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姑息性放疗。而全身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弱阿片类 药物、阿片类药物、双膦酸盐/地舒单抗、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抗癫痫药、中成类药物等联合应用。通过综合治疗缓解患者的 疼痛症状,预防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治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生存预后。本文就镇痛药联合 双膦酸盐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的进展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拟探究脆弱拟杆菌灭活菌(IBF)在迟发型过敏反应(DTH)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野生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1×106 CFU/只)、中(1×108 CFU/只)、高(1×1010 CFU/只)剂量IBF组及左旋咪唑组(30 mg/kg),每组10只小鼠。在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后,2, 4-二硝基氟苯(DNFB)所诱导的DTH模型中研究IBF是否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小鼠耳肿胀程度、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同时对小鼠各类血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中、高剂量IBF可明显增加受环磷酰胺抑制的小鼠耳廓肿胀,同时可调节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各剂量IBF对胸腺指数无明显改善,均可显著增加脾脏指数。结论 IBF可恢复小鼠对外源性过敏原所导致的迟发性超敏反应,且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MIM(missing in metastasi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含有282例胃癌标本的组织芯片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IM和VEGF在胃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相关结果与胃癌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M在胃癌中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6.3%,VEGF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4.5%.MIM的阴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TNM分期(晚期)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和患者年龄(>60岁)、肿瘤部位(贲门、胃底)和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有关.Cox模型结果显示,MIM和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MIM和VEGF可能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MIM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因子FHL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2例胃癌术后癌组织中FH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癌浸润深度、分化、分期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HL1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4% 和24.9% (<0.001);FHL1在T、T期和T、T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和38.3% (<0.001);FHL1在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和37.6% (<0.001);FHL1在TNM分期中Ⅰ、Ⅱ期和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35.3% (<0.001);生存分析表明FHL1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FHL1表达与人胃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相关,并可能参与人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与唑来膦酸治疗组,分析2组患者经抗骨转移治疗后骨痛缓解情况、活动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其中32例接受因卡膦酸二钠治疗,26例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骨痛缓解有效率为68.8%,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50.0%,唑来膦酸治疗组分别为65.4%、4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961;χ^(2)=0.105,P=0.949)。2组治疗不良反应谱相似,因卡膦酸二钠治疗组发热、乏力、肌痛、纳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唑来膦酸治疗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80,P=0.089;χ^(2)=0.135,P=0.713;χ^(2)=2.530,P=0.111;χ^(2)=1.489,P=0.222)。结论因卡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在骨痛缓解、活动能力改善方面相近,治疗不良反应谱相似,卡膦酸二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