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原发耐药以及继发性白血病,采用常规或一线的化疗方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完全缓解,从而影响难治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我们从1995年起采用AAE方案治疗34例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较好的完全缓解率,现报道如下。1.对象:我院血液科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住院的34例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其中缓解后复发14例、原发难治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CML-AL)4例。FAB分类:M16例、M29例、M44例、M59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2例、CML-AL…  相似文献   
2.
高三尖杉酯碱抗血管新生潜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有研究显示,在体外高三尖杉酯碱(HHT)能诱导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凋亡。HHT主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3激活而诱导细胞凋亡[1 ] 。近年来,白血病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HHT是否也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发挥抗白血病效应?为此,我们以huECV30 4细胞和K5 6 2细胞为对象,初步探讨HHT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潜能。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 HHT(1mg/ml)购自杭州民生制药厂,使用前用RPMI 1 6 4 0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的羊抗兔IgG为Sant…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3岁,18个月前,经扁桃体病理组织及临床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型)ⅢA期.经过标准的CHOP方案×4次,RCHOP方案×1次化疗后,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标准的BEAM方案预处理).9个月前,又出现淋巴结肿大,再予VDCP方案×2次,VDLP方案×1次,无效.5个月前,骨髓液涂片中原淋 幼淋占31%,外周血中WBC为1.7×109/L,以AAE L-ASP方案治疗2疗程,AAE×3疗程,无效.本次入院前,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躯干皮肤散在暗红色丘疹,无搔痒(浸润块),外周血中WBC 68.6×109/L,幼稚细胞占30%,HB 111 g/L,Plt 93×109/L.  相似文献   
4.
微泡(microvesicles)能运载多种特异性蛋白、微小RNA及DNA片段,其为细胞间信号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肿瘤细胞分泌微泡(tumor-derived membrane microvesicles,TMV),而微泡参与肿瘤进展的多个方面,TMV向周围的普通细胞传递肿瘤特异性蛋白改变细胞功能,传递microRNA改变细胞表型,增加逆转录干扰基因的稳定性,从而建立肿瘤微环境;同时,其可促进血管新生、破坏细胞基质,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其还可通过强化抑制性免疫T细胞的功能和诱导抗肿瘤T细胞的凋亡,参与肿瘤对机体免疫监视的逃避。另外,微泡作为肿瘤抗原递呈载体,可扩大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而由此研制的新型肿瘤疫苗,目前已处于临床试用早期阶段。循环系统中微泡运载microRNA及DNA片段的发现,为研究无创性肿瘤标志物提供新思路。然而,微泡的分离技术有待提高,这对微泡的鉴别和亚型分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HLA基因位点全相合与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无血缘关系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 2 2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 3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6例。其中HLA基因位点全相合URD BMT 39例 ,1~ 2个位点不合URD BMT 2 1例。预处理方案均为Bu Cy2方案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预防方案均为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加甲氨蝶呤 (MTX)联合方案。结果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造血重建 38例 ,中位随访时间 11(2 .5~ 5 2 .0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79.2± 7.1) % ,HLA 1~ 2个位点不合组造血重建18例 ,中位随访时间 9(2~ 4 6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45 .8± 15 .5 ) % (P <0 .0 5 )。Ⅱ~Ⅳ度aGVHD发生情况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 10例 (2 6 .3% ) ,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组 6例 (33.3% ) (P >0 0 5 )。结论 URD BMT是治疗白血病和MDS的有效方法 ,HLA基因学配型技术可提高URD BMT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滤泡性淋巴瘤(FL)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惰性淋巴瘤, 具有异质性。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淋巴结肿大, 因此诊 断时患者往往处于进展期, 其特点是初始治疗后很容易复发、复发后的挽救治疗获得的缓解期短, 所以FL 的治疗 还有争议。近年来, 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目前采用的治疗策略是根据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 分期和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治疗。文章就FL 的预后因素及分层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44例毛细胞白血病(HCL)患者用α-干扰素(α一IFN)治疗结果及提示顶后的有关因素.男37例,女7例,年龄中位数54(33~76)岁。除5例已作脾切除外均为初治者,诊断确定至起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特点及分期、病理学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例MEITL患者。收集整理患者基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年龄55~67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1~6个月,中位数2个月;腹痛6例,1例腹泻合并低钾血症起病,无乳糜泻。发病部位小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各1例。乳酸脱氢酶升高3例,轻度贫血2例。癌胚抗原均未见升高。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及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2例。7例骨髓学检查均无侵犯。3例在手术前行PET-CT检查,见受累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明显摄取增高,SUVmax波动在15.20~18.46。Lugano分期Ⅱ-1期1例、Ⅲ期1例、Ⅳ期5例。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标(PIT)2分1例、3分6例。2例为内镜活检、5例行外科手术病理证实。6例行外科肠肿物切除手术,其中3例因继发小肠肠穿孔或梗阻行急诊手术,3例加结肠病变部分切除,肿瘤直径5~10cm1例,>10cm2例。光镜下瘤细胞呈单一性、大小为小至中等。免疫表型:CD3阳性(7/7)、CD8阳性(7/7)、CD56阳性(6/7)、TIA-1阳性(5/7);CD5阴性(6/6)、CD30阴性(5/5);1例CD20反常阳性表达。Ki-67指数中位数为70%,7例EBER阴性,2例TCR基因重排阳性。行基因检测1例:KRAS、FAT1、KMT2A、KMT2B、SETD2基因高频突变。7例均行化疗,包括为CHOP、AZA+CHOP、ECHOP、GVD联合西达苯胺等方案;1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7例均得到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22年1月),死亡4例,存活3例。结论MEITL罕见,高度恶性,进展迅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病死率高,基因重排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7例初诊为 Ph染色体阳性 AML 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结合患者白细胞数、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的疗效和生存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h染色体阳性 AML7例 ,占同期 AML 患者的 3 .5 % ,细胞免疫表型伴淋系表达率高 (占 4 2 .9% ) ,CD3 4表达均阳性。完全缓解率为 4 2 .9% ,平均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Ph染色体阳性 AML在细胞免疫表型、形态学及临床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 ,疗效差 ,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 )患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 T- 1(fm s- like tyro-sine kinase)、KDR(kinase- dom ain insert containing receptor)的表达。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 VEGF及其受体 FL T- 1、KDR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初发未治患者、骨髓缓解患者 (BMR)和正常对照者 BM MNCs VEGF m RNA阳性表达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 BM MNCs VEGF/β- actin相对表达量 ,在初发未治组显著高于 BMR组和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1) ,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AML组高于 AL L患者 (P<0 .0 5 )。 (2 )初发未治患者 BM MNCs FL T- 1、KDR m RNA阳性表达例数较 BMR及正常对照者高 (P值均 <0 .0 5 ) ,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AML组 BM MNCs KDR m RNA阳性表达例数高于 AL L组 (P<0 .0 5 ) ;应用 FL T- 1/β- actin、KDR/β- actin相对表达量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 (3) BM MNCsVEGF的相对表达量与其受体 FL T- 1和 KDR的相对表达量呈相关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AL细胞 VEGF、FL T- 1和 KDR m RNA呈过表达 ;VEGF和 KDR m RNA表达强度 ,在 AML明显高于 AL L。应用半定量方法更能反映患者细胞 VEGF 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