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尖杉酯碱抗血管新生潜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有研究显示,在体外高三尖杉酯碱(HHT)能诱导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凋亡。HHT主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3激活而诱导细胞凋亡[1 ] 。近年来,白血病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HHT是否也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发挥抗白血病效应?为此,我们以huECV30 4细胞和K5 6 2细胞为对象,初步探讨HHT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潜能。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 HHT(1mg/ml)购自杭州民生制药厂,使用前用RPMI 1 6 4 0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的羊抗兔IgG为Sant…  相似文献   
2.
Kikuchi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系统地描述了K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并讨论了KD与SLE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NB4细胞经bestatin和ATRA单用或联合应用处理一定时间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分化细胞功能,RT-PCR法检测c-myc和c-EBPε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100μg/ml bestatin和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72小时后,其分化的形态更明显;100μg/ml bestatin与不同浓度ATRA联合处理72小时,能增强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单用相应浓度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从48-96小时,100μg/ml bestatin能增强10 nmol/L 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且呈时间依赖性,与相应时间点ATR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ATRA(10 mmol/L)和bestatin(100μg/ml)联用处理72小时,NB4细胞CD11b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联用100μg/ml bestatin处理4小时后,NB4细胞c-myc mRNA表达的降低更明显(P<0.05);50、75、100μg/ml bestatin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8小时后,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单用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联用各组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NBT还原能力之间呈负相关(r=-0.940,p=0.017);与100μg/ml bestatin联用不能增强10 nmol/L ATRA上调c-EBPεmRNA的表达;50、75、100μg/ml bestatin单独处理对NB4细胞的分化无影响.结论: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bestatin协同ATRA下调c-my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HLA基因位点全相合与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无血缘关系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 (URD BMT)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 2 2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 3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6例。其中HLA基因位点全相合URD BMT 39例 ,1~ 2个位点不合URD BMT 2 1例。预处理方案均为Bu Cy2方案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预防方案均为霉酚酸酯(MMF)、环孢菌素A(CsA)加甲氨蝶呤 (MTX)联合方案。结果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造血重建 38例 ,中位随访时间 11(2 .5~ 5 2 .0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79.2± 7.1) % ,HLA 1~ 2个位点不合组造血重建18例 ,中位随访时间 9(2~ 4 6 )个月 ,3年无病生存率 (45 .8± 15 .5 ) % (P <0 .0 5 )。Ⅱ~Ⅳ度aGVHD发生情况 :HLA基因位点全相合组 10例 (2 6 .3% ) ,HLA 1~ 2个基因位点不合组 6例 (33.3% ) (P >0 0 5 )。结论 URD BMT是治疗白血病和MDS的有效方法 ,HLA基因学配型技术可提高URD BMT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6岁。因体乏,腹胀6年,颈部肿块1个月入院。6年前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间断服用羟基脲治疗,1个月前,患者无意中触及颈部有多个无痛性包块,入院体检:T 37.6℃,消瘦,全身皮肤黝黑,颈部、腋窝、腹股沟两侧可触及多枚大小不等的无痛性包块,有的相互融合,活动度差,胸骨无压痛,心肺(一),腹部隆起,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对急性白血病(AL)细胞B7分子表达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原代白血病细胞R7分子的表达。体外用IL-7诱导白血病细胞。分析其对B7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而用RT-PCR检测B7-1和B7-2 mRNA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后白血病细胞对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刺激作用,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1干扰素(IFNγ)含量:应用B7-1、B7-2和W6/32单抗阻断实验研究B7分子刺激PBMNC的机制。结果 11例AL患中B7-1弱阳性3例,B7-2弱阳性1例。IL-7能显刺激白血病细胞B7-1和B7-2表达,呈时间依赖性。IL-7作用于HL-60细胞可诱导B7-1和B7-2 mRNA表达。诱导后的白血病细胞显刺激PBMNC增殖并产生IFNγ。B7-1单抗和W6/32单抗可抑制白血病细胞诱导PBMNC增殖和产生IFNγ,而B7-2单抗无抑制作用。结论 原代AL细胞低表达B7-1和B7-2分子。在体外,IL-7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B7-1分子表达,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使PBMNC分泌IFNγ增多,显提高了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原性。在共刺激分子诱导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反应巾,B7-1作用显强于B7-2。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方法。诱导分化剂以维甲酸与a-IFN效果较好,有效率为20~30%.小剂量Ara-C的疗效约为20%,指出该药为细胞毒作用;强化疗对MDS无益;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MDS的唯一途径,有效率约30~40%.此外还就造血生长因子的治疗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RT-PCR方法检测p15,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MTT法检测As2O3对MUTZ-1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 MUTZ-1细胞有p15INK4B基因甲基化,p15基因弱表达,As2O3作用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p15基因表达增强,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对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共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可溶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B6H12)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联合应用 rhGM-CSF、IL-4、细菌脂多糖(LPS)在体外诱导扩增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并在培养体系中添加抗CD47单 克隆抗体(B6H1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释放的 IL-12 P70水平;BrdU-ELISA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检测NF-κB 结合活性变化。结果发现:①经抗CD47单克隆抗体(B6H12)处理的DC,膜表面标记(CD80、CD86、CD1a、CD83、 DR)的表达显著地低于未加B6H12单克隆抗体DC组(P<0.05);其释放IL-12 P70蛋白质的能力及刺激同种异 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与未加B6H12单克隆抗体DC组相比,B6 H12单克隆抗 体处理DC组的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单克隆抗体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可溶 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影响着DC向成熟发育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