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呼吸、泌尿等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61例、氧氟沙星对照组61例和开放组(左旋氧氟沙星)40例。给药方法为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1~0.2g,静滴,2次/d;氧氟沙星注射液0.2~0.4g,静滴,2次/d;一个疗程为7~14天。结果:左旋氧氟沙星治疗101例各种细菌性感染的有效率为96.0%(97/101),细菌清除率为91.8%(89/97)。对照研究显示,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与氧氟沙星相当(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3.5%,P>0.05),细菌清除率治疗组(89.5%)与对照组(89.5%)相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1.5%)略低于对照组(14.8%)(P>0.05)。结论: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呼吸、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3.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个月,于1997年4月1日收住我科。患者于1997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伴痰中带血,无发热、盗汗、胸痛,在当地医院以右肺炎诊治,抗感染治疗近1个月无效,咯血加重伴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增强宿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机制.方法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接种H22-Wt细胞,B组接种H22-neo细胞,C组接种H22-CD80/CD86+细胞,D组接种H22-CD137L+细胞,E组接种H22-CD80/CD86/CD137L+细胞.分别于第14、35、56和84天,每组每次随机选取2只小鼠处死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 ladde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T细胞核因子KB(NF-KB)活性.结果 TUNEL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4天,A、B组脾淋巴细胞即出现大量凋亡,D组凋亡虽然较A、B组明显减少,但仍远高于C、E组.随接种时间推移,C组脾淋巴细胞凋亡逐渐增多,而E组这一趋势不明显,至第84天,C组和E组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0.8±9.2和14.4±4.5.DNA ladde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4、35、56和84天,C组和E组均检测出典型阳性结果,其中以C组第35、56和84天凋亡最明显.EMSA检测结果显示,A、B组T细胞NF-KB活性很低,D组显著高于A、B组,C、E组则显著高于A、B和D组.随着接种时间推移,E组NF-KB活性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C组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第84天,C组和E组的T细胞NF-KB活性分别为14.01±1.04和41.16±5.78.结论 H22-CD80/CD86/CD137L+变异株接种荷瘤鼠后,CD28信号和CD137信号的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活化T细胞NF-KB活性,这可能是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显著增强宿主CTL杀伤活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生素的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是近年来提出的用于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一个策略,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能够有效地提高重症感染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是感染治疗策略的一大进展.本文就这一策略的概念演变和应用时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我国的自然条件适宜于组织胞浆菌生长与传播 ,但缺乏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 :30 0例正常人和 4 35例住院患者分别来源于湖南、江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臂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 (HIS ,美国ALK/Berke leyBiologicalsLaboratories生产 )和人型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 ,4 8~ 72h观察结果 ,最大红肿硬结直径≥ 5mm为阳性。 结果 :18.8% (138/ 735 )受试者HIS皮试阳性 ,阳性反应直径为 5 .0~ 4 5 .0 (9.1± 4 .3)mm。湖南、江苏和新疆三地正常人组HIS皮试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8.9%、15 .1%和 2 .1% (P <0 .0 5 ,P <0 .0 1)。患者组HIS总阳性率为 2 5 .5 % ,明显高于相应地区正常人组 (P <0 .0 1)。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 31.7% (78/ 2 4 6 ) ,高于肺炎 17.7% (11/ 6 2 )、肺癌 2 0 .9% (9/ 4 3)、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17.3% (9/ 5 2 )和其他疾病 12 .5 % (4 / 32 ) (P <0 .0 1)。PPD总阳性率为 5 2 .0 % (2 92 / 5 6 2 ) ,阳性反应直径为 5 .0~ 5 0 .0 (13.7± 4 .9)mm。两种抗原皮试均阳性者11.2 % ,均阴性者 4 2 .9% ,HIS皮试阳性而PPD阴性者 6 .8%。 结论 :我国存在组织胞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不同miR-21表达水平的人肺癌细胞对培美曲塞的药物敏感性,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法定性检测及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培美曲塞对不同miR-21表达水平的A549人肺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级联酶底物显色法检测caspase-3的活化状态,蛋白免疫杂交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20μmol/L培美曲塞作用24h可以诱导高表达miR-21的A549人肺癌细胞(A549-21H0)和低表达miR-21的A549细胞(A549-21L0)的凋亡,且A549-21L0处于细胞凋亡晚期,而A549-21H0处于细胞凋亡早期。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24h可以诱导65.3%的A549-21L0 细胞早期凋亡,仅诱导2.8%的A549-21H0细胞早期凋亡。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6h即可引起A549-21L0细胞中caspase-3活化,与作用前相比活化效应超过2倍(P<0.01);在9h时活化效应最强,活化效应超过7倍(P<0.01);18h后活化效应超过6倍(P<0.01);至24h时活化效应仍在5倍以上(P<0.01)。同样条件下,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18h才引起A549-21H0细胞中caspase-3活化,与作用前相比活化效应接近3倍(P<0.01),至24h活化效应在4倍以上(P<0.01)。5μmol/L培美曲塞作用于A549-21L0细胞9h即可引起Bax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A549-21L0人肺癌细胞对培美曲塞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培美曲塞可引起A549-21L0细胞中caspase-3活化,并可通过调控Bax和Bcl-2表达水平诱导凋亡,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临床多中心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2例患者分为呼吸系统感染组(181例)和其他系统感染组(121例).给药方法为阿奇霉素0.5g,每天1次,静脉滴注,疗程5天~7天.结果阿奇霉素治疗总的临床痊愈率为72.8%,有效率为93.4%,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的痊愈率为60.8%,有效率为90.1%;其他系统感染的痊愈率为90.9%,有效率为98.3%.细菌清除率为97.7%.应用阿奇霉素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结论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产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呼吸、泌尿等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61例)、氧氟沙里治疗组(61例)和开放组(左旋氧氟沙星)(40例)。给药方法为左旋氧氟沙星0.1~0.2g,每日2次,静滴;氧氟沙星0.2~0.4g,每日2次,静滴;疗程7~14d。结果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治疗101例各种细菌性感染的有效率为96.0%(97/101),细菌清除率为91.8%(89/97)。对照研究显示,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与氧氟沙星相当(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3.5%,P>0.05),细菌清除率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为89.5%,在氧氟沙星治疗组为89.5%,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为11.5%,略低于氧氟沙星治疗组(14.8)%,P>0.05)。结论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呼吸、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