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4篇
  免费   1153篇
  国内免费   677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932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3221篇
内科学   1678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神经病学   271篇
特种医学   4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280篇
综合类   6250篇
预防医学   3239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2783篇
  19篇
中国医学   2638篇
肿瘤学   64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958篇
  2012年   1040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1166篇
  2009年   1138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1151篇
  2006年   1051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709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649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556篇
  1994年   443篇
  1993年   358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7篇
  1962年   11篇
  1961年   11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上皮内瘤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的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及单纯CAG受试者资料,将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受试者作为研究组,240例单纯CAG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发病部位、中医体质结果等信息,分析不同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与性别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部位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关系,比较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240例CAG伴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年龄组CAG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65岁年龄段发病多见。CAG伴上皮内瘤变体质分布(兼挟体质纳入其中):血瘀质27例,湿热质100例,气郁质60例,阴虚质33例,痰湿质38例,气虚质45例,阳虚质48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以湿热质为主。男性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痰湿质和气郁质;女性人群中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湿热质(11.6%)好发于45~55岁年龄段,气郁质(7.8%)、痰湿质(4.4%)和气虚质(5.3%)好发于56~65岁年龄段,阴虚质(3.6%)、阳虚质(6.6%)好发于>65岁年龄段。CAG伴上皮内瘤变质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其次是胃体、胃角,发生部位和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气郁质,然后是阳虚质和气虚质。单纯萎缩性胃炎也是以湿热质为主,其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两组间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伴上皮内瘤变人群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发病年龄段中老年人多见,男性人群体质以湿热质为多,女性人群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发病部位与中医体质无明显相关性,CAG伴上皮内瘤变和单纯CAG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5日,全球共报告95333例确诊病例(其中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565例),85个国家有确诊病例报告,中国将面临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这为防治我国儿童的疾病疫情提出了新的挑战[1]。在这次疫情中,与成人病例相比,儿童病例相对较少、症状轻、预后较好。目前国内病例数据显示,18岁以下儿童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4%,尚无死亡病例报告[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法显示,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E-cad蛋白随冬凌草甲素浓度增加而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随药物浓度增加而表达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可上调人肝癌细胞E-cad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Vimentin上游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E-cad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宣威地区与非宣威地区的肺癌临床流行病学与病理特征。方法:以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95例,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将其分为宣威地区、非宣威地区进行统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含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吸烟史等。结果:宣威地区、非宣威地区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19∶1和1.69∶1。宣威地区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8.74(34~85)]岁,中位年龄53岁。非宣威地区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68±8.63(38~78)]岁,中位年龄59岁。宣威地区肺癌高发年龄为40~59岁段。宣威地区I期肺癌患者占比、T1期肺癌患者占比、N0期肺癌患者占比均高于非宣威地区。宣威地区男性腺癌鳞癌比远高于非宣威地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宣威地区女性肺癌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腺癌比例高,吸烟与宣威地区男性腺癌高发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二胎返岗护士适应水平现状,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返岗适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3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护士产后返岗适应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水平均分为(2.16±0.51)分;外向型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呈正相关(r=0.540,P<0.001),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返岗适应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0,P<0.001;r=-0.35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内-外倾向、精神质、神经质是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生育年龄、返岗时间、工作负荷、返岗培训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结合人格特质等特点采取管理策略,提高护士产二胎后返岗适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脑钠肽(BNP)、甲胎蛋白-L3(AFP-L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预后质量良好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预后质量较差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中PDGF、BNP、AFP-L3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中PDGF、BNP、AFP-L3水平分别为(74.83±5.93)pg/mL、(204.83±23.19)pg/mL、(59.85±6.11)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48±7.54)pg/mL、(335.32±25.21)pg/mL、(84.83±7.9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DGF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81例,以BNP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83例,以AFP-L3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75例,以平行联合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95例,以系列联合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64例;平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6.25%)及阴性预测值(95.38%)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3.75%)及阳性预测值(92.19%)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0.989、0.935)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质量与PDGF、BNP、AFP-L3密切相关,且PDGF、BNP、AFP-L3联合诊断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护理专业能力进阶制度的优化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市大足区二级及以上5家医院共5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护士各25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护士采用基于专业能力进阶制度护理人员优化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能力、临床工作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两组护士年龄、性别、婚姻、职称、工作年限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进行优化层级管理后,干预组护士护理能力得分(82.30±3.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78±5.33);干预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得分(97.53±9.71)明显高于对照组(90.17±8.18)。对两组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9%)明显低于对照组(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专业能力进阶制度的护理人员优化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武汉抗疫中医药的投入使用情况,反思现代临床和国人所呈现出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和就医习惯,探索其历史文化根源及社会因素与医学发展的内在关联。回顾历史,中医屡次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如今大疫当前,中医药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新时代探讨如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医药原创优势,形成中医药学科优势整体化呈现的新模式医学,对提升全社会的中医药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