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9个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表征,并对活血化瘀作用优势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柱,乙腈-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三黄泻心汤成分配伍方进行特征图谱分析,并对活血化瘀优势方进行配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9个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中均包含24个特征峰,以化学对照品为对照归属了其中的9个色谱峰.并对活血化瘀优势组分配伍方(组方7)进行了成分分析,该方中黄芩苷、蒽醌苷、蒽醌苷元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例约为2.8∶ 1.7∶ 1.6∶1.0.结论 所建立的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组分配伍方的质量控制.同时,基于三黄泻心汤的活血化瘀组分配伍优势方的成分分析也为进一步揭示组分配伍与其功效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姜栀子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姜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京尼平苷、藏红花酸糖苷-1和藏红花酸糖苷-2含量为指标,选择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生姜用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姜栀子炮制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生姜用量对姜制子炮制工艺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取生栀子饮片加12.5%姜汁拌匀,闷润至干,置120℃烘箱烘制15 min,取出,放凉。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姜栀子炮制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姜栀子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栀子历史炮制情况及现代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整理有关姜栀子的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从姜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姜栀子炮制方法始载于《产宝杂录》,在全国及数个省市的炮制规范中均有收载,目前对其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较少。结论:有必要深入、系统开展姜栀子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炮制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三黄泻心汤水、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确定有效提取物并对有效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探讨三黄泻心汤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为抗炎活性筛选模型,口服灌胃给药,通过计算各给药组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确定三黄泻心汤的有效提取物,并运用HPLC法对有效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胀度均有所下降,醇提物的大、中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1),肿胀抑制率约46%;2种提取物相同剂量组间比较,醇提物的大、中剂量组肿胀度显著低于水提物(P0.05),醇提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水提物。黄酮类-生物碱类-蒽醌类成分在醇提物中的质量比约9∶2∶5。结论:三黄泻心汤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是该方抗炎的有效提取物,其抗炎作用与有效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各类成分的量比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栀子果实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不同炮制品的栀子挥发油种类和比例相差甚远.该实验以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4个炮制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的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2,1.0,0.9,0.7 μL·g-1.以GC-MS技术鉴定并比较了4类栀子饮片挥发性成分差异,共124种挥发油成分被鉴定,其中生栀子中鉴定53种,炒栀子54种,焦栀子32种,栀子炭43种;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分别占各栀子饮片挥发油总量的93.85%,92.01%,91.59%,90.81%.该文用GC-MS分析栀子不同炮制品种中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为阐释栀子饮片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在储藏一年中其芍药苷及二氧化硫残留的变化,为解决白芍质量与安全的硫磺熏蒸相关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储藏一年,分别测定其芍药苷、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白芍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显著性降低;在切片及煎煮过程中芍药苷也有所下降;芍药苷含量最低为2.80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1.6%的要求;硫磺熏蒸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以饱和硫磺熏蒸白芍,残留量最高为284.239 mg·kg~(-1),但低于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1)"的规定;且在切片、煎煮以及储藏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结论:白芍经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下降明显,且有二氧化硫残留;但软化、切片及煎煮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降低,硫磺熏蒸技术现阶段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建立白芥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以4-羟基-苄基芥子苷、4-羟基苯甲酰胆碱和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进行TLC鉴别,同时以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进行HPLC含量测定,Agilent TC-C18(2)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白芥子炒制前后的TLC整体图谱没有明显差异,芥子碱复盐的含量略有下降。结论:TLC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白芥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芥子不同品种的化学色谱对应鉴别方法。方法:以4-羟基-苄基芥子苷、4-羟基苯甲酰胆碱和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采用TLC和HPLC鉴别。结果:黄芥子、白芥子的TLC和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白芥子能检出3个对照品,黄芥子仅能检出芥子碱复盐,2种色谱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图谱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快速地鉴别区分黄芥子和白芥子,为芥子不同品种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药饮片生产、营销过程监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中药饮片行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营销过程监管策略问题.建议从饮片生产原料药材、生产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评价方法、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等方面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营销过程监管,从而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五味子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五味子醋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 方法: 采用HPLC,以乙腈-15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 2.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分别测定生、醋五味子指纹图谱。 结果: 五味子醋制前后指纹图谱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最显著。 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体现出五味子醋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差异,为五味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揭示五味子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