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数量庞大,达格列净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已被指南推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目的 研究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微小RNA-423-5p(miRNA-423-5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04-01至2021-11-30就诊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的T2DM合并CHF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达格列净组(n=25)和对照组(n=25),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10 mg/d,对照组给予其他降糖药物,余治疗原则相同,治疗6个月。另纳入同一时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为健康人群组(n=25)。通过数字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肌酐(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合并用药情况,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miRNA-423-5p的检测。治疗4周进行门诊随访,收集患者心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IZZ1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粥样斑块内的表达。方法:C57BL/6JApoE基因敲除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9只,分别喂食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24周后处死,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离断整支血管,石蜡包埋后作连续切片,行HE染色及FIZZ1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斑块内FIZZ1表达情况,RT-PCR检测斑块内FIZZ1mRNA表达。结果:ApoE基因敲除鼠高脂饲养24周后,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斑块体积较大,免疫组化及其RT-PCR可见FIZZ1及其mRNA在粥样硬化斑块内明显表达,同龄野生型C57BL/6J鼠血管壁内未见FIZZ1及其mRNA表达。结论:FIZZ1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宇  方鲁延  谈红  孟莉 《中草药》2004,35(12):1416-1417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性木香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松弛平滑肌和解痉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的含量测定为木香内酯。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了10批木香药材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2例和ARB治疗组3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ARB治疗组给予常规物药+氯沙坦治疗,随访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超声测定流量介导血管扩张(FMD)情况。结果基线水平,冠心病内皮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FMD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7,P<0.01)。治疗8周后,标准治疗组和ARB治疗组冠心病患者FM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循环血EPCs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ARB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ARB治疗组EPCs的增加与内皮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氯沙坦对EPCs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ARB类药物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和白细胞粘附功能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利用FCM和单克隆抗体测定 2 2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2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和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和白细胞粘附分子CD1 1b/CD1 8的阳性表达率 ,并与 2 8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CD62P、CD63、TSP和CD1 8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各组CD1 1b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粘附功能在UAP组和AMI组增强 ,参与了CHD尤其是UAP和AMI的发病过程 ;FCM是测定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粘附功能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及推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狭窄血管的价值。方法 51例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同期进行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超声心动图示室壁运动障碍,心肌显像检测核素分布稀疏或缺损,并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5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42例,9例排除冠心病,诊断狭窄血管74支。超声心动图阳性者33例,心肌显像阳性者3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62%,特异性86%,准确性75%。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80%,特异性89%,准确性84%。二者诊断符合率84%。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腺苷超声心动图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血管相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识别多支病变及中重度狭窄血管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过程中 ,患者心电图 (ECG)呈现不同形态的 ST段抬高 (STE)。为探讨不同形态 STE与 AMI预后的关系。选择 AMI患者 2 39例 ,观察其 STE的变化规律及幅度 (以 TP段为基线 ,以QRS波群起点后 16 0 ms处为测量点 )。结果显示 ,就诊早者 STE多呈下弧形 ,继之呈现上斜形、上弧形的变化规律 ;就诊晚者多表现为上斜形或上弧形 STE。下弧形 STE持续时间为 2~ 8.5小时 ;上斜形持续时间为 7~ 32小时 ;上弧形持续时间均在 2 4小时以上。发病 6小时后就诊者 ,79.5 %见不到下弧形 STE,其病死率 (15 .4 % )显著高于发病 6小时内就诊者 (80 %表现为下弧形 STE,其病死率为 6 % )。心肌酶 CK峰值与 STE幅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P均 <0 .0 1) ,但与 STE形态无关。提示 AMI时 STE形态呈下弧形 -上斜形 -上弧形的变化规律。下弧形抬高提示损伤早期 ,上斜形抬高为损伤中期 ,上弧形抬高为损伤晚期。可以根据 STE的不同形态来估计 AMI的发生时间 ,判断预后。建议以 QRS起点后 16 0~ 180 ms作为 ST段偏移的测定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ASF)与腺苷负荷~(99m)Tc心肌灌注显像(Ad-SPE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86例,同期行ASE和Ad-SPECT单项及联合试验,观察腺苷静脉滴注后心率、血压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6倒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2例,阴性24例。ASF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4%、79%和76%,Ad-SPECT分别为87%、62%和80%,ASE及Ad-SPECT的联合平行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7%、63%和87%,联合系列试验分别为65%、88%和80%。联合平行试验的敏感性与各单项试验敏感性之间、联合系列试验的特异性与各单项试验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安全、可靠,ASE及Ad-SPECT诊断冠心病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联合试验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IL-10、IL-4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应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高胆固醇饮食兔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两种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31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高胆固醇组(7只)、氯沙坦组(6只)、卡托普利组(7只)及联合用药组(7只)。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兔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兔腹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EDVR);流式细胞仪检测动脉壁内皮细胞凋亡;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68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和组织型MMP-1抑制物(TIMP-1)mRNA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组比较,氯沙坦、卡托普利和联合用药组腹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比显著减少,EDVR显著改善,血清ET水平明显下降,NO含量明显升高,斑块内胆固醇含量、CD68蛋白表达和MM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氯沙坦组内皮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可通过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兔动脉内皮功能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