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2002年9月至2018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1149例患者,其中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578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片或盐酸美金刚片或银杏叶提取物片或阴性对照)5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MMSE评分[MD=3.52,95%CI(2.59,4.46),P<0.01]、CDR评分[MD=-0.72,95%CI(-0.80,-0.65),P<0.01]和治疗有效率[RR=1.31,95%CI(1.20,1.43),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单独使用治疗轻中重度VaD,具有改善认知功能和临床痴呆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作用;其联合其它改善认知药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尚未发现其导致不良反应增加。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纳入受试者较少,临床实际疗效强度存疑,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探讨AD中医诊疗中的核心"方证""药证"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和EMBASE。检索中药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证候、证素、方剂、中药等中医药信息,使用COOC软件进行邻接表统计以获得出现频次,并进行上述各类提取信息的共现矩阵构建和聚类分析,二模共现得出AD关键病机(证候、证素)和方药(方剂、中药)的映射关系。结果 AD高频证候为"肾精不足""肝肾亏虚""痰浊蒙窍";高频证素为"肾虚""痰浊""血瘀";高频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补肾益智汤""六味地黄丸";高频中药为"菖蒲""熟地黄""川芎"。共现规律分析显示"肾虚—痰浊—血瘀"是主要共现证素,"菖蒲—远志"是主要二元共现中药,"山萸肉—熟地黄—茯苓"为主要的三元共现中药。证候方药二模共现分析提示"痰浊蒙窍—洗心汤",以及"肾虚—熟地黄"是AD治疗的核心方证、药证规律。结论 AD的中药治疗当以补肾为基本原则,随证辅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11日,检索有关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筛选获得符合要求文献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病人1 366例,其中试验组683例,对照组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5,1.28),P<0.000 01],试验组治疗后B型钠尿肽水平低于对照组[SMD=-5.06,95%CI(-7.07,-3.05),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SMD=1.70,95%CI(1.36,2.04),P<0.000 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MD=-1.31,95%...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PubMed、EMbase数据库,搜集中英文公开发表的关于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心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8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共2936例受试者,其中联合活血化瘀法研究组1459例,对照组1477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显著(RR=1.26,95%CI[1.21,1.30],P<0.00001).研究组心电图指标:心律失常率(RR=0.41,95%CI[0.32,0.52],P<0.00001),ST-T异常率(RR=0.34,95%CI[0.27,0.42],P<0.00001),心肌酶水平(RR=0.37,95%CI[0.21,0.66],P=0.0008)有更明显的改善;心功能水平(RR=0.40,95%CI[0.16,1.00],P=0.05)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4.43,95%CI[-6.27,-2.59],P<0.00001)改善但异质性高.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CCS能够提高临床有效性,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及心肌酶水平,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获益,且可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神经功能方面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中医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以中药治疗ALS的个案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复方中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率)、四气(性)、五味、归经、功效,并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个案文献110篇,涉及中药组方139个、中药218味,累计使用频次1 946次。常用药物(使用频率> 10%)45味,性味归经分别以温性(47.35%)、甘味(42.45%)、归脾经(20.29%)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41.37%)为主。中药组合98个,涉及中药24味,其中以黄芪、白术、党参组合(33次)最常见,药对以黄芪-山药、黄芪-熟地黄最常见(均使用32次);聚类分析提取核心药物组合5类。结论 ALS个案用药处方以补虚类中药为核心,分补气、补血、补阳、补肝肾,配以升阳、温里、行气等药味。处方组合以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清热化痰和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癌因性疲乏证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中关于中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通过Excel建立证药数据库,通过COOC6.7、UCINET进行共现聚类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62项研究,获得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中药及中成药处方124首,中药268味,证素10个。常用药物依次为白术、甘草、黄芪等;性味以温性,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为主;归经以脾、肺、胃3经为主;证药二模分析结果提示气虚—黄芪、阴虚—麦冬、血瘀—当归等关联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癌因性疲乏遵循应通补、清泻、行散合法,消补兼施,以期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中医古籍中中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痿证的方剂,探索中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中华医典2.0软件,搜索关键词"痿",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条文,统计描述用药的性味归经特点,使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用药的分布配伍规律。结果最终纳入303首方剂,涉及355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三经为主,最常用的药味是当归、茯苓和牛膝,总结出常用药对9个,主要功效为补气、阴阳并补和清热化湿。结论古代方剂中常用偏温性药物,以补益肝脾肾为主,兼以清热化湿、养血祛风的方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三科就诊的5 410例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合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筛查出认知功能正常组1 664例、轻度认知损害组928例、轻度AD组(MMSE 21~26分)223例、中度AD组(MMSES 11~20分)447例和重度AD组(MMSE 0~10分)299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从而得出不同程度AD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正常组、轻度认知损害组、AD各组肝虚证、脾虚证分布比率逐渐减少(P0.01)。正常组肾虚证分布比率显著低于轻度认知损害组、轻度AD组(P0.01)。中度AD组痰浊证、火热证、血瘀证分布比率显著高于轻度AD组(P0.01)及重度AD组(P0.01或P0.05)。重度AD组虚极证、毒盛证分布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肾虚始终贯穿在AD发展过程中,轻度AD以肾虚、脾虚为主要证候,中度AD以痰浊、火热、血瘀为主要证候,重度AD以毒盛、虚极为主要证候,AD的证候发展符合"启动于肾虚,进展于痰瘀火,恶化于虚极毒盛"的证候级联规律。  相似文献   
9.
滕羽鸥  陈萌 《河南中医》2019,39(12):1786-1788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提示病情正处于太阳病向少阴病、表阳虚向表里之阳俱虚的转变阶段,"脉浮,自汗出",提示病起于太阳病,阳气勉强达表,汗出则阳更虚;"小便数",提示阳气外张,津液流失,病邪由太阳经向少阴经转化;"心烦",提示误治之前已有腑实热结之象,但无日晡潮热,濈然汗出之阳明经证,故不能说明病邪已由太阳转向阳明;"微恶寒",提示由表阳虚转为表里之阳俱虚;"脚挛急",提示阳气重伤,津液不达;误予桂枝汤后出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仍提示病邪正处于太阳病向少阴病转化阶段,但未出现小便色白,故少阴病证尚未悉俱。故在治疗上不可仅予桂枝汤,应加附子以增益桂枝之发汗之力,又可防止亡阳,故应予桂枝加附子汤。张仲景并未直接给出本方,而是采用了分述的方式,正是其"随证治之"治疗思想的体现,亦表明了分步治疗在急证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滕羽鸥  李悦  李淏  陈萌 《北京中医药》2021,40(5):515-518
《伤寒论》中"风"字共出现70次,通过将《伤寒论》多种含"风"词语归类的方式,参阅《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后世医家注释、现代医家观点,基于条文对"风"字含义进行辨析.阐明《伤寒论》中"风"有本意所指自然之气与六淫之一,广义所指乘虚而感的外邪的含义.恶风、恶风寒、春伤于风、更遇于风、汗出当风,归为阐明本意所指自然之气;邪风、言迟者风也,归为阐明本意所指六淫之一;风家归为本意代指易患太阳中风之人,风池、风府归为本意代指治风之穴;将风气、泄风、风湿之风释义为乘虚而人的外邪;将中风之"风"视为与伤寒/中寒之"寒"对举,亦将"风则伤卫"与"寒则伤荣"对举;以风为阳邪之特征指代阳性症状、病机与病性,浮则为风、浮为风、浮为风虚、浮则风虚、风虚相抟、风为热、风则生微热;此为风也,归为以风指代谵语证外证之阳气外张的特点.对"风"的含义进行辨析,在厘清中医对"风"的理论认知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