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时间因素对蜡质骨架型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时间因素对蜡质骨架缓释片的影响,为蜡质类骨架缓释片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水溶性药物碘化钾缓释片的研制,考察时间因素对释药性质影响,用方差分析来处理释放度结果.结果发现蜡质类骨架缓释片生产过程存在一个固化过程,固化时间的控制明显影响释药曲线的重现性.结论研制和生产蜡质类骨架缓释片时,应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压片时机的掌握,能明显出现批次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喹硫平(QTP)在正常剂量与中毒剂量下对大鼠脑与肝内孕烷X受体(PXR)、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P-糖蛋白(P-gp)的mRNA表达的影响,并考察QTP中毒情况下给予PXR激活剂(地塞米松)对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探索药物过量时激活PXR信号通路促进毒物消除的分子机制。方法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正常剂量QTP 10 mg·kg-1。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中毒剂量QTP 100 mg·kg-1诱导QTP中毒模型。实验组大鼠连续4 d腹腔注射地塞米松(DEX)2.5 mg·kg-1·d-1诱导PXR激活模型后,腹腔注射中毒剂量QTP 100 mg·kg-1。按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空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空白组大鼠连续4 d腹腔注射大豆油,第4天腹腔注射甘油-水溶液;正常组大鼠连续4 d腹腔注射大豆油,第4天腹腔注射正常剂量喹硫平10 mg·kg-1;模型组大鼠连续4 d腹腔注射大豆油,第4天腹腔中毒剂量注射喹硫平100 mg·kg-1;实验组连续4 d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1,第4天腹腔注射中毒剂量喹硫平100 mg·kg-1。于第4天处置12,24,48 h后麻醉,采集大鼠的肝、海马及前额叶皮质。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肝、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PXR、CYP3A4、P-gp的mRNA表达。结果给药24h后,空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肝PXR mRNA的表达分别为(15.8±0.8)×10-3,(27.8±2.4)×,(33.3±1.4)×10-3,(49.2±2.0)×10-3,正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10-3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4组在肝CYP3A4及P-gp的结果与在肝PXR的结果一致。各组在海马及前额叶皮质的结果与在肝的结果一致。QTP可诱导大鼠脑与肝内PXR、CYP3A4和P-gp的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合用DEX可加速中毒剂量QTP对PXR、CYP3A4和P-gp的诱导作用。结论QTP可自我诱导PXR-CYP3A4/P-gp这一信号通路,当QTP过量时这种诱导效应更明显,合用PXR激动剂可加速该诱导过程。药物过量时。激活PXR信号通路可快速有效激活解毒系统,从而可能达到快速解毒以及保护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椿乳凝胶是由椿皮、苦参等5味中药组成阴道用凝胶新制剂,功能清热燥湿,祛瘀生肌。用于湿热瘀阻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或呈脓性;腰腹坠胀或小便淋漓涩痛;或阴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玄或滑及宫颈炎有上述诸症者。椿皮和苦参是处方中主要药物,苦参碱在水、乙醇中均溶解,同时考虑到苦参中生物碱成分可能与椿皮中酚酸类成分有化学配伍禁忌,故对苦参提取方法及能否与椿皮合煎进行了研究。1仪器与试剂1.1仪器LC10ATvp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Lambda 16紫外分光光度仪(美国PERK IN ELMER);AE200型电子分析天秤(瑞典METTLER)。1.2…  相似文献   
5.
向大雄  张杰  刘建武  方平飞  罗杰英 《中成药》2006,28(8):1114-1116
目的:研究椿乳凝胶成型工艺,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方便的新剂型。方法:以凝胶形成及质量为考察指标,对4种材料进行筛选,并进行了药物加入及混合成型实验。结果:4%CMC-Na作为凝胶基质,药物以液态方式加入,外观均匀细腻,黏稠度适中。结论:该凝胶制备简单,质量易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介绍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鲁拉西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对该药物及其药理学、药动学、临床评价、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等予以阐述.结果:该药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结论:鲁拉西酮是临床上有效的抗精神病治疗药物,其临床应用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肝脏中16种胆汁酸浓度的LC-MS/MS法,并将测定结果应用于比较Nrf2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胆汁酸代谢谱。方法:小鼠肝脏样品加入70%乙腈匀浆,用甲醇沉淀匀浆液中的蛋白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置进样瓶, 用XtimateTM C18柱分离,以甲醇-醋酸铵及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进样5 μl分析。结果:16种胆汁酸在0.013~8.000 μ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浓度为0.013 μmol·L-1,肝脏匀浆液加样回收率在94.9%~112.8%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处理简便,适用于肝脏中胆汁酸浓度的测定,为生物样品中胆汁酸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麻钩藤颗粒的薄层色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鉴别天麻钩藤颗粒中的钩藤、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山栀子六味中药。方法:薄层层析法。结果和结论:在薄层色谱上6味药材对照液均有各自的特征斑点,并与制剂中的斑点相对应,而空白对照液无此斑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粒径的碳酸钙的除铅效果.方法 配制模拟小肠上端液,观测体外不同粒径碳酸钙的除铅效果;建立铅中毒动物模型,观测体内不同粒径碳酸钙的除铅效果;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Pb2+浓度.结果 不同粒径的碳酸钙在模拟肠液中均能降低铅离子浓度,并且除铅效果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强,小粒径的纳米碳酸钙A在6h时,几乎全部去除铅离子.动物实验表明,纳米碳酸钙的除铅效果与常用口服驱铅药物二巯基丁二酸相同,优于微米碳酸钙.结论 纳米碳酸钙具有成为新型无毒副作用驱铅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的碳酸钙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除铅效果。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Pb2+浓度。结果:碳酸钙在模拟胃液中Pb2+没有影响,在pH 6.0模拟肠液中具有除铅效果,除铅效果随碳酸钙粒径减小而增强。结论:碳酸钙粒径对除铅效果有影响,将纳米碳酸钙制备成肠溶生物粘附制剂,可以通过阻断铅的肠肝循环,成为新型驱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