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呛咳、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结果主观评价指标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出现中、重度呛咳12例,拔管后SpO2<90%达10例(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术后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8%(TOF<0.9);客观评价组MAP、HR指标稳定,无不良拔管反应,无呼吸抑制,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IVA下联合应用脑电和肌松监测技术指导气管拔管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多个可能对GIST预后产生影响的指标进行分析,获取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51例GIS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为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肿瘤性坏死、肿瘤是否完整切除与预后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及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是否完整切除与GIST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置管长度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初次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术后在手术侧用超声引导下沿股神经分别置入导管2 cm(A组)或10 cm(B组)。比较2组置管侧下肢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术后6、12、24、36、48 h静息状态与功能锻炼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需要追加静脉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和次数。结果 2组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追加静脉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和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对操作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沿股神经置入导管2或10 cm连续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临床实践是新型医疗资源管理方式和卫生服务业态。在互联网+乳腺日间手术项目中,笔者对其理论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理论设计包括多学科合作为基础的顶层系统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工作模式设计、以患者参与为重点的人性化设计和以医疗规章制度及医学伦理原则为指导的论证设计。为了实现理论设计,形成和完善了7项关键技术,包括:统一语言环境技术、网络整合和拼接技术、病历自动生成技术、针对患者的一站式服务技术、实现患者主动参与的关键技术和网络安全及患者隐私保护技术。通过学科专项问题调研、应用定义、问题分析、服务定位、设计规划、临床体验、修改完善等线路框架的逐步推进,最终实现互联网+乳腺日间手术临床应用。该模式省时快捷、应用方便、经济高效,患者参与度显著提高和安全性良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低剂量纳洛酮(<1 μg/kg)对地佐辛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地佐辛组、地佐辛+纳洛酮组,每组6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模拟临床患者手术后疼痛。分别于术后经尾静脉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纳洛酮(1 ng/kg)、地佐辛(1 mg/kg)、地佐辛(1 mg/kg)+纳洛酮(1 ng/kg)。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 h、1 d、3 d、5 d、7 d测量大鼠手术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评价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2 h,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纳洛酮组PWT值无显著差异(P>0.05),地佐辛组与地佐辛+纳洛酮组PWT值显著增高(P<0.01);地佐辛+纳洛酮组PWT值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1)。术后1、3、5、7 d 4组间PW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4组术后1 d、3 d PWT值明显降低(P<0.01);术后5 d、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低剂量纳洛酮无镇痛作用,但与地佐辛联用,可以增强后者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1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规日间手术存在患者就医手续繁琐、工作计划性不强、医疗文书重复书写、术前告知耗时长、术后病情观察信息不畅和术后管理缺乏等问题。日间手术引入互联网+技术后,可以极大减少大量重复性计算机录入工作,患者能快速了解和掌握就医程序和路径,实现乳腺日间手术前一站式服务,使临床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它能增强术前医患互动,使术前谈话更高效,并能科学进行患者的术后管理。互联网+技术用于乳腺日间手术,方便了患者,改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加了患者对疾病诊疗的参与度;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互联网+乳腺日间手术是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数字化医疗与网络的跨界融合,使医疗活动更加精准、便捷和高效,推动了现代医疗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苏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心排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老年手术患者9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苏芬太尼组(S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2 μg/kg、瑞芬太尼2μg/kg和芬太尼2μg/kg.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诱导前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min(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各组诱导后MAP降低(P<0.05),R组CO下降(P<0.05),S组CO无明显变化.插管后R组MAP、CO有明显下降;F组MAP、HR有明显升高;S组患者的CO、MAP在诱导过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但是心血管稳定性方面苏芬太尼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人与青壮年在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和在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80例择期全麻患者,根据病人年龄分为4组:老年组(年龄65~80岁:其中A1组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为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和青壮年组(年龄18~55岁:相同方法分为A2、B2维),每组20例.全麻后A1、A2组在患者呼之睁眼、抬头5秒、握拳有力时气管拔管;B1、B2组在TOF值(网个成串刺激比率)恢复至0.9时拔气管导管.结果:A1与B1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B2的MAP,HR变化比A2组显著(P<0.05),B2组MAEHR变化比B1组显著(P<0.05),A1组拔管后1小时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0%,B1组5%;A2组拔管后1小时的PORC发牛率5%,B2组0%.结论: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人较青壮年循环稳定,术后肌松残余(TOF<0.9)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于老年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去极化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非去极化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年龄、性别、选用的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与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关系来阐述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药物、并存疾病等均可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肌松效应。结论掌握相关因素、合理掌握肌松药的用量、做好肌松监测工作,对预防术后肌松残余及呼吸系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