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置管长度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初次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术后在手术侧用超声引导下沿股神经分别置入导管2 cm(A组)或10 cm(B组)。比较2组置管侧下肢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术后6、12、24、36、48 h静息状态与功能锻炼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需要追加静脉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和次数。结果 2组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追加静脉补救镇痛药的例数和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对操作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沿股神经置入导管2或10 cm连续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2~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5例,术后根据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两组,恶心呕吐组(PONV组)以及无恶心呕吐组(无PONV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PONV可能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ONV组25例、无PONV组50例,PONV发生率为33. 3%。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ONV组和无PONV组相比,吸烟史、胃炎或消化道溃疡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无吸烟史、胃炎、消化道溃疡史、吸入麻醉维持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NV的危险因素。结论无吸烟史、胃炎或消化道溃疡史、吸入麻醉维持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NV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减少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间手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 1)含量及血清IL 6、IL 1β、TNF α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均造成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神经认知功能改变,其中七氟醚组2例(6.9%),丙泊酚组2例(6.7%),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4 h炎性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变无影响,对术后24 h血液炎性因子水平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主要探讨静脉麻醉不同配伍方式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方法]选择静脉全麻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PS组),各组均100例。记录用药前、用药后、胃镜退出时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胃镜退出后观察躁动发生情况,并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PR组39%(39/100)、PS组11%(11/100)、PF组17%(17/100)。PR组与 PS组及 PF组相比,躁动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而PS组与PF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PR组低氧血症发生率(11%)明显高于PS组(1%)与PF组(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芬太尼组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为静脉全麻较好配伍方式。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手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75%[1],最常见的原因是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或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stress mucosal lesion,AGML).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确切.国内对于应激性溃疡多数还停留在出血后的治疗上,部分研究目标已经转移到预防的角度,但对颅脑手术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笔者还鲜见报道,尤其是在应激状态下预防治疗后,观察体内相关激素、反映胃黏膜灌注状态的指标有无变化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240例,使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术后30 min的苏醒状况进行评分,保留4分及以上的患者(200例),对其相关病史资料作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术前用药、是否给予咪达唑仑、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药物、有创操作与麻醉诱导次序、术时长短及术毕是否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34、0.004、0.000、0.008、0.015、0.028)。经多因素分析:诱导使用咪达唑仑、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麻醉前留置胃管、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7、0.004、0.042、0.0001,OR值分别为:2.603、0.317、2.264、0.334、9.173)。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胃管、麻醉诱导期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而术毕使用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术前留置导尿管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