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53-3654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将我院2016年3~6月的48例老年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自控镇痛泵,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术后4h(1.29±0.67)分、术后12h(2.62±1.38)分、术后48h(1.57±0.96)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能够明显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的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日间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其中A组采用0. 15%的罗哌卡因30 ml患侧股神经阻滞,50 ml生理盐水泵注; B组:0. 15%的罗哌卡因+0. 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共30 ml行单侧股神经阻滞,50 ml生理盐水泵注; C组:0. 15%的罗哌卡因30 ml行患侧股神经阻滞,0. 5μg/kg的右美托咪定50 ml泵注。均采用静推地佐辛5 mg/次作为术后镇痛的补救方法。记录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时间,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评估,记录术后2、5、9、12、16、20小时的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行镇痛补救例数。结果三组手术持续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9、12、16、20小时的VAS评分、Ramsay评分,B、C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C组需镇痛补救例数少于A组,三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 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使用或者作为神经佐剂分别复合0. 15%的罗哌卡因联合超声引导下的神股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能有效并同等程度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比较刺激型导管与非刺激型导管在穿刺过程中的穿刺时间、次数及术后患者静态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非刺激导管组(N组,n=20)和刺激导管组(S组,n=20)。均于术前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比较置管时间、此时及术后各时间点患者VAS评分。结果:N组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穿刺次数少于S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48小时镇痛泵用量、哌替啶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及拔管困难。结论:超声定位下股神经连续阻滞可以消除刺激导管与非刺激导管在操作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在超声引导下,非刺激导管的穿刺时间和次数更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定位坐骨神经阻滞与鞘膜突破定位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该院骨科收治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鞘膜突破组,每组均为45例,超声组实施超声引导定位坐骨神经阻滞,鞘膜突破组实施鞘膜突破法定位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操作时长、导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镇痛情况,并对两组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超声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鞘膜突破组(P0.05),此外超声组导管留置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置管操作时长、术后镇痛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组出现1例呕吐患者,鞘膜突破组出现2例呕吐患者,症状轻微,均未进行处理,不久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鞘膜突破定位及超声引导定位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相似,但超声引导定位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椎管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阻滞组(A组)和静脉镇痛组(B组),手术结束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髂筋膜阻滞镇痛,B组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五个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补救镇痛药物需求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较,A组在术后的VAS评分降低(P&lt;0.05),补救镇痛需求率降低(P&lt;0.05)满意度明显增高(P&lt;0.01)。A组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共发生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镇痛。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00-4201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选取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方式镇痛。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3、12、24、48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1/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于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RA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阻滞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内测组和外侧组各46例,均在全麻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分别经内侧和外侧入路给予髂肌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和术中输液量、阻滞有效率、超声成像时间、注药时间及导管重复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穿刺导管置管时间明显低于外侧组,导管置管深度及股外侧阻滞有效率明显高于外侧组(P<0.05),术后1、12、24 h时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髂肌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可缩短置管时间并降低反复置管和重新固定发生风险,提升阻滞有效率和镇痛效果,有利于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与外侧入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自控镇痛的方式。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时间和术后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术后48 h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评分,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PCIA时间和术后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48 h膝关节被动屈曲90°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较静脉麻醉更好,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黄亚男  钱静 《全科护理》2021,19(21):2943-294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急性疼痛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1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0例,两组病人均行蛛网膜下隙麻醉.A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B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静息状态、主被动活动时的疼痛评分及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静息和主被动运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镇静过度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人头晕、恶心、呕吐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因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且ASAⅠ~Ⅱ级的患者7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术后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A组、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为B组。两组手术麻醉方式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术后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患肢肌力;记录术后额外镇痛药物氯诺昔康总用量和镇痛相关并发症等;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中,依照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在术后4h、6h、12h、24h、36h、48h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24h、36h、48h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时累计氯诺昔康镇痛药用量A组均较B组低(P〈0.05);A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膝膝关节功能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优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不良并发症低于术中关节腔周围鸡尾酒镇痛。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救治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髋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镇痛意愿分为静脉镇痛组37例、术后股神经阻滞组41例、术前股神经阻滞组42例。静脉镇痛组接受常规治疗,术前1 h口服塞来昔布,术后传统自控静脉镇痛;术后股神经阻滞组接受绿色通追流程,术前1 h口服塞来昔布,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术前股神经阻滞组接受绿色通道流程,术前和术后均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各組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各组术后6h、12h、24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股神经阻滞组、术后股神经阻滞组手术等待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静脉镇痛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前股神经阻滞组VAS评分均低于静脉镇痛组和术后股神经阻滞组(P<0.05);术前股神经阻滞组、术后股神经阻滞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下行术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有效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等待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镇痛作用及早中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年龄4078岁,性别不限,术前ASA分级I78岁,性别不限,术前ASA分级III级。根据康复期镇痛方法不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生理盐水组(NS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II级。根据康复期镇痛方法不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生理盐水组(NS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生理盐水10 ml;股神经阻滞组(FA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生理盐水10 ml;股神经阻滞组(FA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由未参与患者分组及研究操作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康复运动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口服泰勒宁1#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由未参与患者分组及研究操作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康复运动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口服泰勒宁1#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时的VAS疼痛评分,持续被动运动角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8周复查时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结果:在术后4-7天关节康复锻炼期,FA组患者持续被动运动的VAS疼痛评分低于NS组,FA组的CPM运动角度明显高于NS组;FA组达到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出院目标角度90度的时间明显短于NS组;两组患者术后8周关节膝关节K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感觉麻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锻炼期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时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增加关节被动运动角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明显缩短人工关节达到关节被动运动目标角度的时间,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功能锻炼期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 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90例行尿道下裂手术的男性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均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插管后A组行阴茎根部阻滞,B组行骶管阻滞,C组患儿给予芬太尼静滴。比较三组拔管时间、拔管后哭闹例数、复苏室处置时间及复苏室追加镇痛药物的次数。结果 A、B两组患儿拔管时间、拔管后哭闹的比率、复苏室停留时间及复苏室使用镇痛药物的比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茎背神经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可以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缩短复苏时间,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但阴茎背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应用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TKA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首次自控镇痛时间、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首次自控镇痛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 0. 05),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老年TKA患者具有良好镇痛效果,能够显著缓解TKA患者术后疼痛感,延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时间,降低对自控镇痛的依赖,并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股神经阻滞的镇痛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自控持续镇痛,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和48、72 h被动运动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分别于镇痛装置连接时、连接后12 h和48 h(T0、T1、T2)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和被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T0、T1、T2时点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0时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点的心率均较T0时点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点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T1、T2时点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液流变学所受影响小,对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同时间点MAP、HR、全麻用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T1、T2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HR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CIA)组各30例,CFNB组病人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IA组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等。[结果]两组病人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镇痛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副反应少,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假体关节的功能,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