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一、直肠息肉(二例) 例一,李××,男,8岁。患儿便血,腹痛腹泻时作。经某医院确诊为“直肠深部息肉”。因患儿体质素弱未予手术,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未效,乃转余诊治。以病久气血两虚,非缓图难以奏效,遂处《济生》乌梅丸药一料,攻补并行: 乌梅(去核,净肉炒炭)250克僵蚕(微炒带黄)250克两药分别如法炮制,研极细粉末合匀,炼蜜500克为丸,如梧子大,每服6克,日二次,空心白开水下。患儿服药半料,便血止,尽剂后,临床证状消失,复查息肉已消大半,仅剩一小蒂。再进丸药一料,息肉完全消失,至今已  相似文献   
2.
麻醉诱导及异氟醚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滋肾丸对自发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并基于肠道屏障功能和骨骼肌转录组测序结果,探索其在体内改善糖尿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对滋肾丸进行成分分析。将6周龄db/db小鼠16只分为模型组、滋肾丸组,将野生型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滋肾丸灌胃给药共6周,期间测量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进食量。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检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给药结束后,取小鼠骨骼肌、回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使用转录组学测序检测小鼠骨骼肌转录本,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从滋肾丸中识别出多种中药活性成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TC、TG和HOMA-IR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滋肾丸给药显著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体质量、TC、TG、HOMA-IR(P<0.01),而对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骨骼肌出现脂质沉积,同时回肠结构改变,肠道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滋肾丸改善了小鼠骨骼肌和回肠的病理改变,显著升高回肠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P<0.01)。转录组提示,滋肾丸可能改善了小鼠骨骼肌的代谢,并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结论 滋肾丸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此作用可能和其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和对骨骼肌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新生期鼠脑梨状皮质Goα及Gsα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围生期正常及甲减Wistar大鼠动物模型梨状皮质Goα及Gsα mRNA的表达状况进行研究. 结果"14d龄甲减鼠脑梨状皮质Goα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其Gsα mRNA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鼠脑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对梨状皮质Goα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作用,而对该区Gsα基因的表达则不具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腓总神经为混合神经,在膝部的位置很浅表,较易受损伤.我科自1988年8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腓总神经损伤38例,其中二期手术治疗的22例,获随访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4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脉造影主要目的是了解病变部位、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股动脉、桡动脉途径,常规使用Judkins方法。结果470例造影,285例阳性,阳性率60.6%。结论无论是疑诊为冠心病,还是确诊的冠心病,均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或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冠脉造影安全、可靠,对已确诊的冠心病人在行冠脉造影的同时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肝脏进行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探讨肝脏病理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后摘除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组织进行HE、MASSON、TIMM、PAS染色等病理检查,并通过H-7500透射电镜进行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光镜下肝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胶原纤维增生以及典型假小叶形成;Timm's染色阳性,发现不均匀分布黑色颗粒或团块样物质沉积;PAS染色则普遍缺乏特异性染色;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形态多样,体积增大,溶酶体增多,粗面内质网管腔扩张,附着核糖体的脱颗粒,以及胞质水肿,质膜溶解.肝脏病理及超微结构均提示患儿肝脏进入肝硬化阶段.结论肝脏病理检查对于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儿童期肝豆状核变性(WD)1例的亲体部分肝移植术(LRLT)后的肝脏病理学研究,探讨WD患儿LRLT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集WD患儿LRLT后的受体和供体的肝脏标本,进行HE、MASSON、Timm′s、Rubeanic染色。结果WD患儿肝脏HE、MASSON染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及典型假小叶形成;Timm′s、Rubeanic染色发现不均匀分布黑色颗粒或团块样物质沉积,处于典型肝硬化阶段,与临床Child Pugh分级存在差异。结论肝脏病理对WD的手术时机选择有重要价值,在肝脏病理支持的基础上,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用于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的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四肢软组织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超声、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比较各检查的优缺点。结果四肢软组织静脉超声检查可表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蜂窝或网状液性暗区,软组织中的畸形静脉多表现为可压缩的低回声,明确病变畸形静脉的形态、大小以及范围,并可用于术中动态观察,但该检查方式的病变界限欠清。而MRI检查能够清楚分辨畸形静脉的部位、大小。定位准确,明确病变血管累及范围,并能明确软组织成分,虽相对较昂贵,但对于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MRI以及超声检查对于畸形血管的诊断以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