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给药建立稳定高效的高尿酸血症合并肾损伤的大鼠模型。【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嗪酸钾组、腺嘌呤组、氧嗪酸钾+腺嘌呤组、酵母膏+氧嗪酸钾组以及酵母膏+腺嘌呤组,每组 8 只,分别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 2 mL/d灌胃、氧嗪酸钾250 mg·kg-1·d-1灌胃、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氧嗪酸钾250 mg·kg-1·d-1联合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酵母膏15 g·kg-1·d-1联合氧嗪酸钾250 mg·kg-1·d-1灌胃以及酵母膏15 g·kg-1·d-1联合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连续干预4周后,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为期4周的造模后,各造模组血清尿酸、尿素氮和肌酐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其中,氧嗪酸钾+腺嘌呤组效果最明显。各造模组可见肾组织尿酸钠盐结晶体积聚,肾小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严重,上皮细胞胞质空泡明显。【结论】 为期4周的氧嗪酸钾、腺嘌呤和酵母膏处理均可以建立稳定高效的高尿酸血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特大高温干旱期间门诊内科患者疾病谱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方法,描述重庆地区2006年7-8月与相邻2年(2005年,2007年)同期门诊内科病例疾病谱的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 2005-2007年3年间7-8月的月平均气温(2005年7、8月分别为29.5 ℃和26.1 ℃,2006年为31.2 ℃和32.7 ℃,2007年为27.5 ℃和29.4 ℃)、月最高气温(2005年7、8月分别为35.6 ℃和30.8 ℃,2006年为37.4 ℃和39.5 ℃,2007年为31.9 ℃和36.0 ℃)、24 h降水量(2005年7、8月分别为3.0 mm和6.3 mm,2006年为2.1 mm和0.3 mm,2007年为11.8 mm和2.6 mm)、24 h蒸发量(2005年7、8月分别为6.5 mm和3.8 mm,2006年为8.4 mm和9.6 mm,2007年为4.1 mm和8.2 mm)和相对湿度(2005年7、8月分别为67.9%和76.7%,2006年为67.3%和50.9%,2007年为84.3%和69.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门诊内科病例性别构成(2005年男女分别占48.91%和51.09%,2006年男女分别占46.03%和53.97%,2007年男女分别占47.17%和52.83%)和年龄构成(2005年0~岁、15~岁、40~岁、65~岁分别占1.14%、41.34%、41.88%、15.64%,2006年分别占0.70%、40.57%、41.69%、17.04%,2007年分别占0.62%、39.72%、41.95%、17.7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在3年中一直居于前3位;在单病种分类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在2006年排第1位.结论 特大高温干旱天气对人群健康影响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明显的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4.
5.
感染性疾病治疗全球以西药为主,中国中西药并用。近年来,中成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使用比例明显上升,但目前研究难以对其分类和与同类西药对接。对感染性疾病治疗相关的46种中成药说明书的研究发现,说明书科学性和规范性欠缺。另以"清开灵"和"感染"为主题词检索发现,上市后临床研究质量较低,清开灵联合用药超过5成,近7成与西药合用。未来研究需要寻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中成药品种,并提高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和论文报告质量,从而规范和指导中成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风险植入类无源医疗器械的上市后监测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高风险医疗器械上市后安全性信号的监测和评价,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地使用,避免发生群体性严重后果,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机构和技术监测部门的共同职责.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辅助高风险植入类无源医疗器械的上市后监测,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EMs相关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治疗的730例EMs相关不孕患者,根据手术发现进行EFI评分,并随访其妊娠情况和妊娠结局。比较不同EFI分值患者的自然妊娠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累积妊娠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完成随访的548例患者的总妊娠率为43.43%(238/548)。EFI评分8~10分者的总妊娠率为54.55%(168/308),8、9、10分的妊娠率分别为53.66%(66/123)、51.75%(74/143)和66.67%(28/42),各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EFI 7分者的妊娠率为42.27%(41/97),低于8~10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EFI 4~6分的妊娠率为21.71%(28/129),4、5、6分的妊娠率分别为17.86%、19.05%和25.42%,各分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显著低于7分者(P=0.000)。EFI 0~3分的妊娠率为7.14%(1/14)。术后不同时间的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r-AFS分期I~IV期的妊娠率分别为45.23%(57/126)、47.33%(71/150)、44.08%(67/152)和44.17%(53/120),无统计学差异(P=0.939)。结论:EFI能较好地预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EMs相关不孕患者的术后生育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川渝城市地区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川渝城市地区四家三甲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搜集2016年9月至11月于调查点医院门诊就诊孕妇的病史、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患病情况,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的孕妇共2077例,其中铁缺乏发生率为28. 79%,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 0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 13%、17. 13%、39.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 47%、2. 78%、7.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孕前超重及肥胖的孕妇铁缺乏发生率(20. 07%)低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孕妇(30. 86%)(P 0. 05)。(3)初产妇的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7. 36%、4. 02%)低于经产妇(31. 55%、6. 90%)(P0. 05)。(4)孕周、既往分娩史是妊娠期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7,P0. 01; OR=1. 325,P0. 01),孕周、既往分娩史也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90,P0. 01; OR=1. 923,P0. 0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妊娠期铁缺乏和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OR=0. 516,P0. 01; OR=0. 4,P0. 01)。(5)总的补铁率为54. 36%,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补铁率分别为6. 13%、38. 95%、71. 91%。结论:随着孕周的增加,虽然补铁率逐渐增加,但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仍逐渐增加。经产妇较初产妇更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2~24 周)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及中医四诊资料采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根据<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确定中医证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主要为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气虚质(16.29%),证候主要为血瘀证(25.81%)、痰证(20.97%)、气虚证(16.45%)、阳虚证(15.16%).主要体质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瘀血质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显著正相关,痰湿质与痰证、血瘀证、阳虚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显著正相关.结论 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大高温干旱对重庆市巴南区居民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方法,描述2006年7~8月与相邻2年(2005年,2007年)同期门诊病人消化系统疾病的疾病谱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7~8月期间高温干旱程度明显强于相邻2年同期水平;老年人群(≥65岁)病例的构成比在2006年显著高于相邻两年;传染病和胃肠炎的构成比在2006年均显著高于相邻两年;胃炎、胆石病和胆囊炎、肠炎、胃肠炎在3年中一直居于前4位.[结论]特大高温干旱对胃肠炎和传染病影响显著.高温干旱期间,胃炎、胆石病和胆囊炎、肠炎、胃肠炎是重点预防的消化系统疾.老年人群是主要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