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在^60Co辐射条件下,坛紫菜硫酸多糖对小鼠体内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0Co辐射能显著降低昆明种小鼠体内不同脏器组织匀浆SOD、GSH—Px的活性,引起脂质过氧化。坛紫菜硫酸多糖可提高辐射损伤后小鼠组织匀浆SOD、GSH—Px的活性,增强总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1993年4月至1996年7月,我们收治急性脑梗塞患者48例(均经磁共振、CT证实),其中21例无运动障碍。现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52~84岁,平均58.6岁。病程6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肢体麻木及嗜睡等,命名性及感觉性失语各1例。经头颅磁共振或CT扫描检查,显示脑梗塞位于外囊区、基底节区、放射冠区、豆状核区、内囊后肢、脑室前角旁、岛叶区、左侧颞叶、海马区、枕叶髓质、尾状核头部、颞枕叶交界部及侧脑室周边部。脑梗塞范围0.5cm×0.8cm~左侧颞叶大面积。同时发生3处梗塞者1例,2处4例。 治疗与结果:治疗原则为急性期行脱水、保护脑组织等治疗;亚急性期行活血化瘀(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期给  相似文献   
3.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共收治纵隔肿瘤 1 1 2例。现报告如下 ,并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1 2例 ,男 5 9例 ,女 5 3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43 .8岁。其中胸腺瘤 3 5例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22岁,因误服敌敌畏后出现吞咽困难10d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d前误服敌敌畏100ml,服药后1h内赶到当地医院,插管洗胃后给予输液、解毒、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外照射治疗NSCLC近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125I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剂量、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对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2例均为周围型,腺癌7例,鳞癌5例;6例为初治)应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术前经三维立体定向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根据TPS结果计算所需 125I粒子数和布源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内照射剂量为90~100 Gy.术后应用TPS进行剂量验证.4周左右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退缩情况,并开始给予外照射(6 MV的X线常规放疗)治疗,50~60 Gy/(25~30)次.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4周,肺部肿瘤部分退缩者10例,稳定2例,未观察到完全消退者.12例病人接受外放射治疗后随访6~16个月,每3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结果肿瘤完全消退者6例,部分退缩6例,长期生存率在随访中.12例病人接受125I粒子植入术中发生少量气胸者1例;术后4例出现咳血痰,给予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 d症状消失;粒子局部脱落者1例.外放射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发生肺放射性损伤0级者1例,Ⅰ级者6例,Ⅱ级者1例.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肺放射性损伤程度低,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0.1,0.5,1.0μmol/L)和(或)5-FU(终浓度50mg/L)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PV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s2O3或5-FU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5-FU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率(q=63.9608,166.1758,51.3343,P〈0.01),与空白组相比,联合用药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q=16.0743,10.8805,12.1482,P〈0.01),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q=8.7188,9.3309,9.8534,P〈0.01),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q=10.2801,17.8456,19.0086,P〈0.01)。结论: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海生素注射液的特殊毒理作用,评价该物质的安全性能。方法应用Ames实验、小鼠微核实验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海生素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用受孕小鼠观察海生素注射液的致畸胎作用。结果海生素注射液在5000μg/皿浓度下未见回复突变作用;在3.5mg/kg剂量下未诱发小鼠微核率增高;在3.5mg/kg浓度下不出现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在3.5mg/kg剂量下不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结论海生素注射液无特殊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惠  杨树钢  王勇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9-2741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醇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进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地诺前列醇栓组及缩宫素组各21例,地诺前列醇栓组采取地诺前列醇栓阴道后穹窿放药引产,缩宫素组静脉滴注缩宫索引产,观察两组引产所需时间、用药后6h、12 h宫颈Bishop评分、药物起效时间、产程情况及其围产儿情况、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 地诺前列醇栓组用药到临产时间、用药到宫颈口开全时间分别为(6.18±4.48)h、( 12.62±8.03)h,短于缩宫素组的(10.21±5.42)h、(18.87±9.14)h(t=2.62、2.35,均P<0.05);用药后6h、12 h地诺前列醇栓组评分为(7.52±2.44)分、(9.03±1.96)分,优于缩宫素组的(5.97±1.95)分、(7.13±2.12)分(t=2.27、3.02,均P<0.05);地诺前列醇栓组潜伏期平均(9.91±1.73)h大于缩宫素组(8.72±1.34)h,活跃期(4.36±0.66)h小于缩宫素组(5.84±1.02)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9、5.58,均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地诺前列醇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可促进宫颈成熟,效果优于缩宫素,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髓核细胞(NPCs)共同培养后再植入兔腰椎间盘对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提取分离培养兔ADSCs与NPCs。诱导分化兔ADSCs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鉴定兔ADSCs。将兔ADSCs与NPCs共同培养,诱导兔ADSCs向NPCs方向分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兔ADSCs与NPCs共同培养后的细胞悬液、PBS缓冲液注入针刺抽吸后的椎间盘。4、8周后,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组兔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表达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ADSCs可诱导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与NPCs共同培养后由梭形、多角形变为成纤维细胞样。对照组髓核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t=6.50~13.04,P<0.05)。结论兔脂肪组织可成功提取分离ADSCs,ADSCs与NPCs共同培养后移植可延缓兔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