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波  柳俊  周长发  文翰  曲超 《人民军医》2007,50(11):691-691
2001年10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治疗士兵肛裂6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7例中,男61例,女6例;年龄16~25岁,平均20.8岁。病程1天~4个月。Ⅰ期肛裂47例,Ⅱ期肛裂17例,Ⅲ期肛裂3例[1]。并发前哨痔6例,肛乳头肥大4例,肛隐窝炎11例,肛周湿疹3例,混合痔7例,肛门瘙痒4例。1.2治疗方法合理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治腹泻与便秘,排便不努挣,不久蹲,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每天用3%~5%温盐水坐浴约15min,坐浴后用肤痔清软膏均匀涂在肛裂处及并发症患处,每天2次。疼痛明显者服镇痛药。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1992年全国肛肠学术…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补体激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各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病人补体激活的情况和补体激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ACS组110例和正常对照组18人。 ACS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8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31人。检测病人和正常对照健康人血浆C3和C4,CK-MB和肌钙蛋白T (TnT)浓度。结果: STEMI和 NSTEMI病人峰值C3 水平[分别为(1 525±302) mg/L和(1 516±289)mg/L] 和C4[分别为(423±123) mg/L和(396±68) mg/L]水平高于UA病人和对照组的C3[分别为(1 275±172) mg/L和(1 072±196) mg/L,P<0.01] 和C4[分别为(356±91)mg/L和(182±73) mg/L,P<0.01]。UA病人的 C3 [(1 275±172) mg/L]和C4 [(356±91) mg/L]均高于对照组(P<0.01)。 ACS病人C3和C4水平在住院的前7 d均有明显的变化(P<0.01)。ACS病人峰值C3和C4水平与峰值CK-MB(分别为r=0.51和r=0.46,P<0.01)和肌钙蛋白T(分别为r=0.48和r=0.39,P<0.01)呈正相关。结论: ACS病人血浆C3和C4均明显升高。C3和C4水平与ACS的联系提示补体激活与心肌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者及正常人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者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18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①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者的诱发成功率高达95.6%;②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③早搏刺激下阵发性房颤者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②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者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间隔部旁道参与的和房室结功能连续曲线性快径逆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为射频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依据.[方法]选择10例间隔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旁道组)与10例房室结功能连续曲线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组)病人,分别在与心动过速相同的频率起搏右心室及心动过速发作时,测量希氏束(HBE)、冠状窦近端(CS9-10)导联记录的室房传导间期(VAVP和VASVT)及两者差值△VA(VAVP-VASVT).[结果]①房室结组心室起搏与心动过速时VA间期差异显著(P<0.001),而旁道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心室起搏时旁道组与房室结组的VAV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心动过速时VA间期旁道组明显长于房室结组,两者相比VASVT差异显著(P<0.001);④旁道组△VA与房室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CS9-10导联△VA是鉴别隐性间隔部旁道介导的AVRT与AVNRT的重要参考指标,特别对房室结功能连续曲线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有效放电过程心电监测的意义。【方法】5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有效靶点以低射频能量(15~25W)放电,监测心电变化,出现①交界区心律>150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睾丸高表达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2基因(Cdca2)在小鼠精子发生和生育力中的生理功能。方法 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ca2在小鼠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Cre-loxP介导的重组系统构建Cdca2组织特异性敲除的小鼠品系;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形态学分析了解小鼠CDCA2缺失对精子发生的各个阶段生精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精子全自动检测分析系统检测小鼠CDCA2缺失对精子活率及运动参数的影响;通过生育力测试实验检测CDCA2缺失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 Cdca2是一个睾丸高表达的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生殖系统特异性Cre的工具鼠,成功获得了Cdca2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小鼠CDCA2缺失对精子发生中各阶段生精细胞、精子运动参数及雄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Cdca2对于小鼠精子发生和雄性生育力的维持可能是非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延龄草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柳俊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9):522-524
目的:探索延龄草Triliumtsehonoski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药用植物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NAA,玉米素,对不同器官,不同取材时期的延龄草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研究。结果:BA和IAA有利于延龄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旺盛的根茎是较适宜的培养器官,其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219%,且较容易分化根茎而形成植株。结论:组织培养繁殖延龄草是一种可行的、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技术方法。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愈伤组织分化小根茎的频率,是建立延龄草组培繁殖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病例简介 患者,女,64岁。因反复心悸、气短10月,加重半月于2005年9月8日入院。患者于去年11月开始出现劳力性心悸、气短,休息后能缓解,伴有胸闷,无胸痛。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今年4月出现双下肢水肿,胃纳差。曾到当地医院诊治,症状反复,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本院。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咯痰,近10个月来体重减轻15kg,小便量少,大便正常。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慢性关节炎病史,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9.
试管地黄形成过程中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试管地黄形成的形态发生过程 ,比较试管地黄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地黄在形态解剖上的异同。方法 :取离体条件下和自然条件下不同阶段形成的地黄块根 ,染色后制成石蜡切片 ,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 :试管地黄在形态解剖方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地黄具有一致性 ,说明试管地黄在诱导过程中未发生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在预测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结果aVR导联无ST段抬高(n=281)、抬高0.05~0.1mV(n=68)和抬高≥0.1mV(n=77)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是1.8%、7.4%和15.6%。调整基线预测因子和入院时ST段压低的影响,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mV和抬高≥0.1mV患者死亡的优势比分别是4.2(95%可信区间为1.4~13.5;P<0.001)和6.1(95%可信区间为2.4~17.3;P<0.001)。住院期间复发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增加而增加,而不同程度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相似。aVR导联无ST段抬高、抬高0.05~0.1mV和抬高≥0.1mV患者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6.9%、37.1%和56.2%(P<0.001)。结论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预后较差,而这种差的预后与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也许有重要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