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发等。本文就近些年来PK/PD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及其药物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并用于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色谱柱为岛津ODS(250 mm×2.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70:30).采用四级杆质谱仪进行选择反应检测(SRM),电喷雾离子源.生物样品预处理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考察3个剂量芍药苷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结果通过该测定方法 ,芍药苷峰与内标峰可完全分离,生物样品中杂质不干扰样品测定,具有较高的专属性.血浆中芍药苷最低检测限为5μg/L,线性范围:5~5 000μg/L;相对回收率>90%,绝对回收率>70%.13内和日间RSD均<15.0%,样品在室温放置、冷冻储存、反复冻融条件下基本稳定.灌胃给予芍药苷后,其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W=1的二室模型特征,由药动学参数可知,按3个不同剂量(25、50、100 mg/kg)分别灌胃给予大鼠芍药苷后,血浆中的芍药苷浓度在3.8 h左右达峰,t1/2α分别为0.926、1.106、1.601 h,t1/2β分别为1.96、1.654、2.001 h.结论 灌胃给予芍药苷后,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吸收、消除较快,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所建立方法 可用于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参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以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指南,分析患者具体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使患者获得完善的个体化治疗,及时发现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最终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后,努力将药学理论知识优势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获得临床认可,在治疗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红霉素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估算试验罗红霉素胶囊(T)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以相同规格的罗红霉素胶囊作为参比制剂(R),判断两种胶囊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2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50mg)后48h内多点采集血样,微生物法测定人血清中罗红霉素的浓度。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软件处理后得药代动力学数据,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两种罗红霉素胶囊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AUC0~tT为(50.448±11.964)mg·h/L,AUC0~tR为(48.990±9.113)mg·h/L;AUC0~∞T为(50.538±12.806)mg·h/L,AUC0~∞R为(50.099±8.917)mg·h/L;CmaxT为(11.098±0.869)mg/L,CmaxR为(11.133±1.269)mg/L;TmaxT为(1.500±0.154)h,TmaxR(1.280±0.271)h;T1/2βT为(3.637±1.362)h,T1/2βR”为(3.522±0.575)h。以参比药作对照,计算罗红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3.56%±19.67%,F′为100.91%±19.03%,均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结论两种罗红霉素胶囊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估算试验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T)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以相同规格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参比制剂(R),判断2种缓释片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单剂量试验:20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后24h内多点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浓度。多剂量试验: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达稳态后,末次服药后24h内多点采集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药物浓度。两试验均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软件处理后得药动学数据,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2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以参比制剂做对照,单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F’分别为(93.19±25.55)%和(93.20±28.11)%,多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稳态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73±57.98)%,均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结论:2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参与胆道术后伴发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胆道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防治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以及腹痛等病情变化,提供合理性意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其主要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第2天,血常规白细胞15.76×109/L,中性粒细胞80.9%,诉有发热、头疼等不适,体温38.7℃,考虑胆道感染尚未控制;针对患者感染部位、抗菌药物药动学及抗菌谱等特点、可能为耐药菌等情况,临床药师建议将抗菌药物头孢米诺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次/12 h,静脉滴注,同时留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待药敏结果报告后再作调整;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干扰体内维生素K的代谢,造成出血倾向,建议加用维生素K1,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建议,治疗3d后患者体温逐渐得到控制,腹痛、头疼等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复在血常规白细胞10.85×109/L,中性粒细胞75.2%;胆汁细菌培养3d后回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维持前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7d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药学监护,对多药耐药菌的预防与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利奈唑胺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2010年应用利奈唑胺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参照药品说明书和有关诊疗指南,分析利奈唑胺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63例,其中患者年龄≤11岁的有10例(6.13%),≥12岁的有153例(93.87%)。评价结果合理的有106例(65.03%),不合理的有57例(34.97%);治疗结果有效112例(68.71%),显效25例(15.34%),进步9例(5.52%),无效17例(10.43%)。用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有18例(11.04%)。结论:利奈唑胺注射剂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疗效较好,但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比例较高,值得临床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规范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探索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方法:建立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选取我院2010年3、6、9月的11种清洁切口手术出院病例,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通过成立抗菌药物干预协作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与临床药师干预机制等措施和实施连续性循环干预,我院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2.38%分别提升至干预后的33.99%和51.21%(P<0.05)。结论:我院建立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切实可行,可有效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  相似文献   
10.
药物相互作用致三酰甘油升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报道并分析西罗莫司致高三酰甘油血症1例,提高临床重视西罗莫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例肝移植病人使用西罗莫司后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关联性评价及查阅文献印证。结果 住院第7日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80 mmol/L,三酰甘油7.74 mmol/L;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20 ng/mL;立即停用西罗莫司。住院第14日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7 ng/mL,住院第21日复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75 mmol/L,三酰甘油4.77 mmol/L。结论 该肝移植术后病人并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很可能是西罗莫司引起。在应用西罗莫司时,应严密监测病人血脂情况,一旦出现三酰甘油值增加,应及时调整西罗莫司给药方案以期维持其血药浓度在基线范围内,从而降低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