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需要配备良好的监控管理系统。安徽省肿瘤医院通过构建药品冷链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药品冷链环节设备温、湿度的实时监控及预警管理,保证了在院冷链药品的质量,切实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取药师深入普外科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的颈胸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为46.30%(P<0.05);用药频次由1.65次/例下降为0.67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由0.00%上升为69.44%(P<0.05);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118.50元。结论: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有效地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2007年400例门急诊处方和60名患者,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处方点评.结果 该院处方平均合格率为37.2%.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不完整、不规范和不合理等.<办法>实施后,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处方平均合格率提高了12.2%(P=0.00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显著降低(P=0.001),药品使用通用名的百分率显著提高(P=0.000).结论 <办法>的实施对医院处方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是出血性中风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类疾病,是造成成年人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约占中风的10%[1].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神经等处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有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普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探索有效干预路径。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对医院普外科医师的抗菌药物认知状况进行调查与干预。结果医师用通用名开具药品的比例由干预前57.7%上升为干预后94.0%(P0.05);医师对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30.0%的由干预前4人增加为干预后10人,使用比例30.0%~50.0%由干预前6人增加为干预后14人;用药天数选择3d的医师明显增多,由干预前12.5%上升为干预后40.6%(P0.05);干预前后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所考虑的前3位因素均为疗效、感染病原菌、安全性,但干预后有更多医师开始关注细菌耐药状况,由干预前3人增加到干预后12人;干预前后医师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主观自我评价均较好;通过定量评价医师专业知识认知情况,干预前人均得分仅为(3.91±1.12)分,干预后上升为(6.06±1.27)分,有所改善(P0.05)。结论干预后医师抗菌药物认知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交流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3月及干预后的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于预前100.00%下降为干预后60.4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44.19%(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为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81.25元(P<0.05).结论 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 Ⅰ类切口手术(以下简称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我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关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自执行以来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体情况较前期有了明显的改善[1-2],但期间发现了5例疑似切口感染病例,包括甲状腺手术2例,乳腺手术3例.现参考相关规定[3-6],综合国内及我院相关专家意见,对5例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及时完善实施细则相关内容,以期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2007年400例门急诊处方和60名患者,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处方点评.结果 该院处方平均合格率为37.2%.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不完整、不规范和不合理等.<办法>实施后,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处方平均合格率提高了12.2%(P=0.00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显著降低(P=0.001),药品使用通用名的百分率显著提高(P=0.000).结论 <办法>的实施对医院处方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454例药源性死亡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药源性死亡(drug-induced death,DID)系指健康的人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因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引起的死亡(不包括因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死亡).我国ADR监察中心报告的1833例药源性疾病中,死亡29例,死亡率为1.58%,且每年约有250万人因ADR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死亡率为7.69%.鉴于DID的严重性,加强药学监护减少DID的发生尤为必要,但至今未见国内文献中有关DID病例调研较系统的分析.本文就1985~1994年度国内公开发行的20种期刊1709期中登载的454例DID进行分析和评价,试图通过对死者的性别、年龄、致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和致死药源性疾病等因素的探讨,以初步了解诸因素与DID间的关系,奢望能为我国开展药品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2007年400例门急诊处方和60名患者,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处方点评.结果 该院处方平均合格率为37.2%.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不完整、不规范和不合理等.<办法>实施后,部分指标有显著改善,处方平均合格率提高了12.2%(P=0.00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显著降低(P=0.001),药品使用通用名的百分率显著提高(P=0.000).结论 <办法>的实施对医院处方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