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肾囊肿的组织起源。方法 20例囊液标本取自12位男性和8位女性,采用两种方法:(1)测定囊液中钠(Na^ )、钾(K^ )、氯(Cl^-)、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总蛋白(TP)等物质的浓度,并与血浆中的浓度相比较;(2)选用两种高选择定位于不同肾小管节段的酶标植物血凝素,四叶莲凝集素和jacalin凝集素,对单纯性肾囊肿标本进行组织化学研究。四叶莲凝集素定位于近端肾小管,而jacalin凝集素定位于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结果 (1)标本中Na^ 、K^ 、Cl^-、BUN、Cr、Glu的浓度与血浆中浓度基本相等,而血浆中总蛋白的浓度则高于囊液中浓度;(2)15例囊肿内衬上皮的四叶莲凝集素染色均呈强阳性,而jacalin凝集素染色有7例为阴性,另8例为部分弱阳性。结论 单纯性肾囊肿可能起源于近端肾小管。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细胞培养疫苗生产流程中要求收获时将上清液部分收获后。留少许培养液与细胞同时冻化。再与上清液混合。这一步骤在生产过程中比较繁琐,需要大容积的低温冰柜。又增加了操作中染菌机会;限制了原液的产量,提高了疫苗成本。为此。作者进行了即便于生产又经济高效的疫苗原液生产工艺的改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Ad-p53与热化疗以不同序贯方式联合应用对不同p53基因状态的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采用P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细胞内不同p53基因状态,利用MTT法检测rAd-p53与42℃热浴顺铂的IC30,以及用药物联合指数计算法观察rAd-p53与42℃热浴顺铂不同用药模式下对不同p53基因状态的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在p53基因野生型的HCT116+/+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同时给药表现为协同作用,42℃热浴顺铂序贯rAd-p53给药模式表现为近似叠加作用,rAd-p53序贯42℃热浴顺铂用药模式表现为拮抗作用。在p53基因敲除的HCT116-/-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同时给药表现为强协同作用,42℃热浴顺铂序贯rAd-p53给药模式表现为协同作用,rAd-p53序贯42℃热浴顺铂用药模式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在同时给药的模式下疗效最好,然而不同结肠癌细胞中p53基因状况决定其产生不同作用效果,缺失型p53基因细胞协同效果优于野生型p53基因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血浆可溶性共信号分子(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代谢指标、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单纯2型糖尿病(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及28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可溶性CD40L (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HbA1c)、胰岛素(Ins)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马来酸罗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尤其是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与餐后2-h血糖、HbA1c、INS及IMT呈正相关.药物干预后,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高血糖及高胰岛素可能通过激活CD40L参与介导炎症反应和血小板的异常活化,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相似文献   
6.
混配农药施药员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混配农药中的拟除虫菊酯对有机磷抑制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江苏和山东省随机选择1周内未接触任何农药的健康施药员作为生物监测对象,其中,混配农药组(简称混配组)65人,使用甲胺磷与溴氰菊酯(江苏省)或甲基对硫磷与氯氰菊酯(山东省)混配的农药;单一农药组(简称单一组)67人,使用甲胺磷(江苏省)或甲基对硫磷(山东省)。喷药时间为2h,其个人防护等外部条件均与本地平常情况一致。同时在当地乡镇卫生院随机选择未接触农药的健康医务人员2人为对照组。使用硫代乙酰胆碱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喷药前、喷药后即刻和喷药后1h的红细胞AChE活力。结果 喷药后混配组和单一组的红细胞AChE活力均受到抑制,与喷药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红细胞AChE活力的喷药后即刻抑制率和喷药后1h恢复率,混配组均高于单一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t=-0.9270,df=64.1,P=0.3574;t=-1.3413,df=64.3,P=0.1845)。结论 本次监测未观察到混配农药中的拟除虫菊酯对有机磷抑制红细胞AChE活力的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TH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抗肿瘤新复方。方法体外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复方TH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人食管癌细胞EC9706、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肝癌细胞Hep G2、人乳腺癌细胞MCF 7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生长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小鼠接种肝癌H22细胞后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双蒸水)、阳性对照组(顺铂0.005 g•kg 1)、3个剂量复方TH给药组(0.030,0.060,0.090 g•kg 1),复方TH组次日开始灌胃给药0.3 mL,连续8 d。每间隔1 d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给药0.2 mL,共3次。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复方TH可以显著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人食管癌细胞EC9706、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肝癌细胞Hep G2、人乳腺癌细胞MCF 7的生长,IC50分别为7.15,5.41,2.49,2.18和1.37 μg•mL 1;TH复方小、中、高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2.8%,44.9%和47.9%;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脏器指数及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TH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体内可以明显抑制实体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高危妊娠11-14周胎儿的超声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高危妊娠11-14周胎儿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004-2006年对2232例孕11-14周曾有不良生育史或双方地中海贫血、母亲疾病及年龄≥35岁的孕妇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基本径线测量、侧脑室宽度、眼间距、颈皮(NT)厚度、面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结果2232例受检胎儿中,158例(7.1%)出现结构异常,其中20例随防正常,检出率87.3%。主要包括胎儿重型地中海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胎儿腹壁异常,双胎妊娠病理等。结论超声检查在高危妊娠早期诊断胎儿结构异常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突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可能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病[1],以青壮年多见.6年来我科共收治患者36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流行情况,证实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整合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52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用整合酶PCR检测其整合子基因。结果在5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酶PCR检测出Ⅰ类整合子33株(63%),未检测出Ⅱ类整合子。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整合子阴性和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仅对几种抗生素耐药而后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为Ⅰ类整合子,整合酶PCR是一种快速、简便、易在临床开展的检测方法,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