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调查托幼机构儿童的手污染现况,为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保障儿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某区选取4家托幼机构的儿童,采用一日内现场多次采样检测的方法,对托幼机构儿童的手污染现况及不同活动时点的手污染率变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从4家托幼机构共采集256名儿童的2 851份标本,手污染率39.28%。小班儿童的手污染率为47.38%,明显高于中班的35.68%和大班的34.45%;室外活动手污染率明显高于室内活动(χ2=24.5,P<0.05);室外活动中,球类运动手污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活动(χ2=11.8,P<0.05)。结论 托幼机构小班儿童、室外活动更容易导致手污染,应采取针对性的卫生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重点传染病疫情风险,并分析风险相关关键要素。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信息,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和专家会商法对疫情风险进行研判。结果 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登革热病例境外输入风险将常年存在,本地疫情可能于5—6月开始出现。人禽流感疫情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诺如病毒感染发病水平可能高于2017—2018冬春季。季节性流感可能存在冬春季和夏季流行高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可能高于2018年或持平,重症及死亡可能维持较低水平。麻疹疫情可能较2018年小幅增长。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可能较2018年下降。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不排除脊髓灰质炎、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病例输入以及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结论 2019年广东省应特别关注登革热疫情,重点关注人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需要关注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以及基孔肯雅热等输入性传染病相关疫情。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2008-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2008-2015年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RT-PCR 方法对2012-2015年73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372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亚型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其中2013-2015年共报告80起(占83.3%,80/96)。暴发地点在学校的占全部疫情的85.4%(82/96);传播途径为食源性传播占40.6%(39/96),接触传播占24.0%(23/96),水源性传播占7.3%(8/96)。基因测序亚型分析显示, 2012-2013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4/Sydney2012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30.0%,6/20),2014-2015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17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62.3%,33/53)。结论 食源性和接触传播及新出现的2种诺如病毒变异株GⅡ.4/Sydney2012变异株和GⅡ.17是引起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通过《广东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为广东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趋势变化转折点,2008 — 2012年间呈快速上升趋势(β1=72.552,P=0.001),2012 — 2017年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6.647,P=0.588);男、女性年发病率趋势变化不平衡,男性变化速度高于女性。 年平均月发病率呈现“快升缓降”的“单峰”趋势变化特点,5月为峰值和转折点;1 — 5月间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月发病率变化百分比(APC)为138.33%(P=0.002),5 — 12月间呈较缓下降趋势,APC为–19.19%(P=0.002);2008、2013和2017年的月发病率趋势变化有2个转折点,其余年度均只有1个转折点。 年龄组发病率呈现“高升快降低拖尾”的趋势变化特点,2 ~ 岁组和15 ~ 19岁组为转折点;从0 ~ 岁组至2 ~ 岁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组APC为17.32%(P=0.001);从2 ~ 岁组至15 ~ 19岁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4.81%(P=0.000);从15 ~ 19岁组至≥85岁组,APC为–2.66%(P=0.148),呈现极低位拖尾现象。结论广东省手足口病经历了几年快速上升后,进入了小幅波动上升时期,目前仍处在高发态势;年度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月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两种模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幼儿为高发人群,是重点防控对象,防控措施要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毒株的时间、地区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不同时间和地区分离毒株的相似性,核苷酸位点的变异情况以及病毒的遗传进化趋势,为基孔肯雅热的预防和控制奠定基础.方法 对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收录的CHIKV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共133条用DNAStar7.1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比较及变异分析,用Mega 6.0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CHIKV组内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7.7% ~ 100.0%之间,CHIKV组内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0.3% ~ 100.0%之间,组内相似性较高,变异率较低;CHIKV碱基间的转换较为常见占碱基突变的81.02%;分离时间、地区相近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不同谱系的东/中/南非型毒株已蔓延至欧亚各地区.结论 CHIKV毒株存在一定的变异,但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广东省2017年秋季手足口病疫情异常升高的原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东省手足口病个案信息、暴发疫情信息和人口学信息。收集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哨点每周送检的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监测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取2016-2017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 A6)核酸阳性标本进行VP1全长序列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152 791例,较2011-2016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133.25%,较2017年夏季流行高峰期增加23.16%。秋季发病峰值(24 822例/周)较2017年夏季高峰峰值升高34.72%,较2011-2016年同期平均水平升高167.71%。发病强度(以周均发病率计算)除湛江市外,20个地市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云浮、茂名等9个地市增幅超过100.00%。各年龄组发病率分布均高于2013-2016年同期平均水平,病例职业构成均以散居儿童为主。9-10月哨点监测Cox A6阳性率超过80%。2017年,Cox A6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7.3%,而与2015年和2016年毒株同源性逐年降低。结论 2017年秋季广东省手足口病出现异常大幅增加,疫情高发由全省整体发病水平增长引起,与优势毒株转为Cox A6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广东省115起由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采用RT-PCR方法对每起疫情的病例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经基因测序后确定病毒基因型,对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暴发疫情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直接标准化法计算病例呕吐和腹泻的比例。结果 广东省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67起,GⅡ.2、GⅡ.17和GⅡ.4/Sydney 3种基因型引起115起。暴发场所中,GⅡ.2型为小学占39.68%(25/63)、托幼机构占28.57%(18/63)、中学占25.40%(16/63)、大学占6.35%(4/63);GⅡ.17型为中学占41.03%(16/39)、其他社会单位占20.51%(8/39)、小学占15.38%(6/39)、大学占12.82%(5/39)、社区和托幼机构各占5.13%(2/39);GⅡ.4/Sydney型为大学占53.85%(7/13)、托幼机构和其他社会单位各占15.38%(2/13)、小学和中学各占7.69%(1/13)。传播途径中,GⅡ.2型为接触传播占77.78%(49/63)、食源性传播占17.46%(11/63);GⅡ.17型为食源性传播占53.85%(21/39)、接触传播占15.38%(6/39)、水源性传播占12.82%(5/39);GⅡ.4/Sydney型为食源性传播占53.85%(7/13)、接触传播占38.46%(5/13)。临床表现中,GⅡ.2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73.76%、腹泻比例为42.85%;GⅡ.17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76.37%、腹泻比例为51.40%;GⅡ.4/Sydney型的标准化呕吐比例为54.10%、腹泻比例为55.95%。结论 GⅡ.2型主要涉及小学、托幼机构和中学,以接触传播为主;GⅡ.17型主要涉及中学和其他社会单位,以食源性传播为主;GⅡ.4/Sydney型主要涉及大学,食源性传播比例最高,接触传播也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病例83例(3.40%),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06-2010年报告61例,比2001-2005年的22例多了39例,增幅达177.27%。除1月份无病例报告外,各月份均有输人性病例报告,高峰期在8-11月份(53例,63.86%)。最大来源地区为东南亚,共67例(80.72%),包括印度尼西亚14例(16.87%)、泰国12例(14.46%)、柬埔寨11例(13.25%)、越南10例(12.05%)、新加坡8例(9.64%)、马来西亚7例(8.43%)、菲律宾3例(3.61%)和缅甸2例(2.41%)。入穗后发病28例(33.73%)。入穗前发病55例(66.27%)。结论广州市输人性登革热压力逐渐增加。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重点在于加强出入境口岸的检疫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率和报告率。  相似文献   
10.
对珠三角地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疾病经济负担进行评估,为政府部门制定疾病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珠三角地区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的学校和涉病班级全体学生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结果 患病学生经济负担人均720.41(95%UI=640.45~804.63)元,其中门诊就医人均费用213.70(95%UI=191.83~236.33)元,住院人均费用1 712.75(95% UI=328.50~3 400.00)元,自行购药人均费用58.97 (95% UI=43.00~ 77.69)元,交通费人均53.63(95%UI=43.98~63.58)元,补习费人均558.49(95% UI=381.40~ 774.01)元,误工费人均695.62(95% UI=630.25 ~ 767.29)元.班级停课导致健康学生经济损失人均382.62(95% UI=343.29~424.45)元,学校经济损失平均每起疫情49 264.53(95% UI=22 363.38~ 79 976.25)元.疫情总经济负担随疫情级别升高而增加,疫情级别越大,患病学生经济负担所占比例逐步下降,2~9例组、10~19例组和≥20例组分别为56.58%,23.27%和10.93%.结论 珠三角地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疾病经济负担高,相关部门要重视加强预防控制及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减少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