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SS-1和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KiSS-1及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贲门癌、20例正常贲门组织中KiSS-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SS-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iSS-1与E钙黏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22,P〈0.05)。结论KiSS-1与E钙黏蛋白可能在抑制贲门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和致病性SNP两大类.推测致病性SNP不但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也可能影响驱动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转移快、预后差、死亡人数多。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转移。转移是由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过程。长非编码RNA(lncRNAs)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可以调控多种基因组过程和细胞过程,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lncRNAs也被证明参与/调节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因此,它们在分子肿瘤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关注。许多研究人员试图揭示lncRNAs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生物学和临床相关性,包括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本文就lncRNAs在食管癌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转移相关的lncRNAs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鉴定口腔变黑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igrescens),探讨其对食管鳞癌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胰豆胨肝粉琼脂(GAM)培养基厌氧原代培养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挑选黑色菌落分离纯化;革兰染色、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分离的单克隆细菌;该细菌感染食管鳞癌细胞NE6-T后细胞生物学性状变化。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厌氧原代培养120 h后可见多个菌落,其中灰黑色菌落经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为黑色、圆形光滑单克隆菌落。该细菌革兰染色阴性、串珠状排列,16S rDNA序列与P.nigrescens F0103同源性为99.78%(P.nigrescens LY01)。LY01感染促进NE6-T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裸鼠皮下荷瘤生长,并诱导Ki67表达上调和p-STAT3激活。结论慢性牙周炎口腔P.nigrescens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1只,以卡培他滨141mg/kg,对其进行灌胃,分别于灌胃前、后2.5~3h,取耳缘静脉血8~10mL,不加抗凝剂,并防止溶血和细菌污染,离心取血清-20℃保存备用;用CCK8分别检测不同量的加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细胞毒性,同时观察不同量的加药血清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加药血清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48h达到高峰,2、4、6、8和10μL血清作用细胞48h后抑制率分别为14.29%、23.96%、50.59%、52.16%和53.96%(P均为0.00),72h其细胞毒性无增加;加药血清孵育2.5h后,在相同放射剂量作用下,不同量血清组的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其增敏作用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卡培他滨对食管癌细胞系EC9706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1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含量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并对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转移组),36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未转移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9 439.58、6 627.21、2 867.65、4 494.08、7 762.68、6 835.32、4 095.94 7种蛋白质组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食管癌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88.5%和82.0%.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对照组3组相比,有15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有2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分别为11 742.48、9 294.44).结论:以上述7种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2种与食管癌转移密切相关蛋白质,后者为进一步建立食管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TCF-1 mRNA变化及其在食管鳞癌(ES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91例ESCC患者和63例非癌对照外周血细胞中PD-L1、PD-1和TCF-1的mRNA表达变化,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ESCC效能。Log-rank检验确定不同组别生存曲线差异,确定PD-L1、PD-1和TCF-1 mRNA表达与总生存期相关性。结果 ESCC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D-L1、PD-1和TCF-1 mRNA显著高于非癌对照者(P<0.05),其诊断ES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8/0.68、0.92/0.64和0.95/0.58,AUC分别为0.66、0.84和0.78,且这3个mRNA分子表达呈正相关。PD-L1、PD-1、TCF-1 mRNA高表达的ESCC患者总生存期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PD-L1、PD-1和TCF-1是ESCC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分子。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是急危重证 ,病死率很高。虽然对 ARF开展早期预防性透析能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 ,我国县级医疗单位尚难普及 ,因此探讨非透析治疗 ARF的有效方法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1 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治疗 ARF 6 5例 ,与西医对照组比较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97例 ARF患者按照 1 992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初步拟订的标准诊断 ,入院后随机按 2∶ 1分为两组 ,2例进入治疗组 ,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组 6 5例中男 4 2例 ,女 2 3例 ;年龄 1 0~6 8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